黃冬梅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天等縣職業技術學校
目前排球運動項目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該項運動有助于學生的身體更加協調。學生若想在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就必須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學生還需要掌握相應的運動技巧,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平時的訓練中,以及可以及時發現不正確的動作并加以改正,從而讓運動損傷得到有效的避免,讓學生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
對于排球運動中的攔網,通過阻止另一方球員扣球,本隊球員必須利用雙手加以阻擋。若對立方球員并沒有將力量集中在排球上,就會有很大的可能打擊到本方球員。這個時候本方球員就會在很大程度受到創傷和擦傷。還有一種情況是在球員救球時,撲倒時和地面發生極大摩擦,從而讓身體失去平衡,并出現擦傷的情況。
對于關節韌帶損傷是一種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經常在排球運動中出現,比如踝關節韌帶損傷等。若學生在進行傳球、攔球、進攻性擊球時,必須做起跳動作。可是在落地中很難讓身體重心平穩,也或者踝關節缺乏穩定性,因此就導致了踝關節韌帶受損[1]。脛腓下聯合能夠讓踝關節保持穩定性,對學生的身體重量傳導及行走發揮著關鍵影響,若損傷存在于這個部位,就會引發踝關節運動損傷。
撕裂傷救是肌肉受到拉傷,是一種軟組織損傷。在排球訓練的過程中,由于活動量比較大,若熱身活動沒有到位,就會發生閉合性軟組織撕裂傷。如果對立方球員在發球的過程中用力過大,本方球員在接球的過程中遇到排球鈍力作用,造成肌肉迅速的收縮,就會造成皮下肌肉組織受到損傷。盡管沒有造成出血,可是卻讓皮下組織肌肉受到極大損傷,若得不到及時處理,就會造成嚴重后果,危及到學生以后的運動生涯。另外,在進行排球運動時,二傳手以及自由人也很容易出現挫傷情況。倘若沒有準確的對排球落點做出判斷,就會在接球時產生偏差。這個時候學生的手指就會有很大的可能出現挫傷。
在排球訓練的過程中,缺乏損傷防范意識屬于學生的心理因素,還包括心理的主觀驅使。學生若想獲得良好的成績,就會盲目性的增加訓練量,若超出了自身的身體機能依然堅持訓練,就會造成運作損傷的概率。這時,當運動員心理防線降到最低,就算平時進行普通的輔助訓練,也會出現損傷。所以,當在排球訓練的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學生就受到心理主觀驅使的影響,讓防范意識降低。
在排球訓練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并且不具備合理性,因而造成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出現損傷[2]。在開展排球訓練時,教師并不注重學生的準備活動,學生只是進行了一下簡單的活動,并沒有根據排球運動中極易出現損傷的部位,而采取合理的熱身準備。另外,如果訓練前準備活動安排的過量,會造成學生的身體素質較早的消耗,造成在實際訓練中缺乏足夠的能量供應。倘若熱身時間不足,學生的肌肉和關節就不能得到足夠的活動,讓身體無法舒展,很難達到熱身的效果。如此就會造成學生在排球訓練的過程中很難保證訓練的效果和質量。當較難的動作完成卻無法回歸正確的運動軌跡,從而給運動員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
對于排球運動,男子和女子都需要達到一定的起跳高度。因為訓練場地十分濕滑,再加上光線不充足,就會出現創傷以及扭傷。因此,在進行常規訓練的過程中,學生也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情況。夏季的溫度偏高,學生很少會存在肢體僵硬情況。可是當進入了冬季,因為沒有做到充分的熱身準備,很難讓學生的身體機能充分的調動起來,若進行難度比較高的訓練項目,就會發生運動損傷。所以,訓練場地以及環境因素屬于導致訓練損傷的主要制約性條件。
在排球訓練的過程中,大部分運動損傷都與細節動作息息相關。由于排球運動比較有特點,在訓練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情況,對于突發情況,需要快速的進行判斷。可是因為時間并不充沛,很多學生都難以做到此點,讓規范的動作在突發情況下出現改變,此種細節性動作失誤,也很容易讓運動員在運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傷[3]。在排球訓練時,運動員必須進行多頻率的起跳和落地,還經常會出現急停和急起情況,這讓學生的膝關節承受著很大的負荷,若學生跳起落地中得不到有效的緩沖,長期下去,就會讓學生的膝關節韌帶受到損傷,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十分不利。
在開展排球訓練活動中,雖然學生希望在訓練中取得較快的進步,可是需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讓學生盲目的進行訓練,若超過了體能所能夠承受的范圍,不但不能夠達到訓練的目的,更會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對于此,最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運動強度,并且在心中建立身體疲勞期的預警,讓運動損傷得到良好的控制,保證學生的具備充沛的運動精力。讓學生樹立起安全意識,能夠進行有效的身體控制,提高心理警惕,進而確保學生的訓練強度達到合理性,讓發生運動損傷的頻率降到最低。
完善的排球訓練場地,對訓練過程中的安全性發揮著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在訓練的過程中,室內光線不能夠太暗,地面也不可以太過濕滑[4]。另外,若學生身體受到損傷,就需要帶上相應的護具進行訓練,防止再次出現損傷。比如護腰、護膝等等。另外,還需要向學生傳授有效的急救措施,倘若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發生損傷,而沒有進行妥善處理,就會讓運動損傷加重。所以,為預防發生嚴重的運動損傷,就需要讓運動員充分的掌握自我急救管理方法,避免損傷發生惡化。
在開展排球訓練時,規范的排球動作技術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又可以保證學生的安全。對于此,教師在開展排球訓練的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動作進行仔細的觀察,規范學生的排球技術動作越早越好,促進學生以后更好的發展。在訓練中,教師若察覺到學生的技術動作不規范,必須馬上進行糾正,然后還需要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加強監督。對學生進行指正后,還應該盡快的對學生的技術錯誤進行歸納,也可以通過開展總結會議的方式集中糾正學生的技術錯誤,讓學生能夠快速的了解自己的問題,保證同樣的錯誤不會再次發生。另外,在排球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鼓勵學生重視身體控制,若察覺到身體出現異樣,不能夠進行訓練,就需要盡快的暫停訓練,保證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學生在進行體育訓練前,必須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從而讓肌肉保持活力,讓訓練更加靈活。教師必須對熱身準備進行合理的安排,先讓學生做基本的準備活動,再結合不同學生的情況,針對性的進行熱身訓練。如果學生在訓練中,成績都十分不理想,教師必須讓學生做好基礎性的熱身動作,要求學生進行重復性訓練,從而讓學生能夠達到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5]。若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理想的成績,教師就可以為他們安排難度較高的熱身活動,激發出學生的最大潛能。此外,熱身時間和強度也應該結合季節進行調整。如冬季溫度相對很低,學生的肢體會比較僵硬,缺乏靈活性,因此就需要讓熱身的時間增加,還需要進行重復性熱身訓練,促進血液的循環,讓肢體僵硬得到緩解。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訓練內容進行科學的安排,讓訓練方式更加有效。通常狀況下,由于不同學生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存在著差異,在掌握和應用排球技巧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對此,教師必須根據實際針對性的安排訓練內容,針對技術能力弱的學生,為他們安排簡單的訓練活動,達到鞏固基礎的作用。針對技術能力強的學生,就需要為他們安排更加豐富的訓練活動,如此,不但能夠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提升,還能夠讓運動損傷得到避免。
針對排球運動員而言,若想提升他們的運動能力,就需要在體能、戰術訓練、比賽經驗等方面做好協調。對于強度高的比賽,運動員不具備專項體能,是很難發揮出良好的水平的,并且經過高強度動作,會造成腿部肌肉變軟,從而讓動作不標準,以及發生運動損傷。因此,在排球訓練的過程中,不但需要標準的體能訓練,還需要讓學生進行排球專項體能訓練,進而能夠符合比賽的標準。若專項體能訓練沒有達到技術訓練的標準,也很有可能會出現運動損傷。學生屬于有機整體,標準體能訓練是專項體能訓練的根本保障,專項體能訓練能夠讓戰術得到有效的應用,讓學生在高強度的訓練中降低運動損傷的頻率,進而提升學生的排球水平。
綜上所述,在開展排球訓練活動中,學生很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其中存著眾多的因素。教師必須對各種因素進行充分的考量,結合于訓練內容和學生實際的技能水平,制定出科學的訓練內容,加強安全防護。對訓練前準備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還需要在訓練的過程中進行嚴格管理,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讓學生在排球訓練過程中減小運動損傷的情況發生,讓學生的安全得到保證,并能夠促進排球訓練活動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