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合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第二實驗小學 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效課堂的構建是當今教育者的奮斗目標之一,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嚴格遵守“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之余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效率是衡量一堂課是否發揮作用的標準,它不僅能夠反映出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還能夠對學生未來學習情況做出正確判斷,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制定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便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和學生全面發展。
1.1 教學模式固有化。傳統的教學觀念一直延續至今,而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也一直沿用固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傳統的教學觀念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刻板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行為,所以,固有的教學模式不利于促進學生長遠發展,反而會適得其反。
1.2 教學內容片面化。現今很多教師都缺乏創新意識,很多教師都會沿用以前教師的教案或者教學設計,課堂上教授的內容也過于片面。教授主要側重于課本上的講述,反而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思想沒有得到延申,片面的內容又不足以支撐學生接下來的學習。
2.1 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搭建師生溝通橋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某一內容時產生感官上的沖擊,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一堂課的效率與師生有效的配合是分不開的,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以積極的心態來汲取知識,才能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進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登鸛雀樓》和《望廬山瀑布》兩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關于這兩處風景的視頻,利用多媒體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造成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以便于學生能更為直觀、形象地感受到這兩首詩所表達出的意境。
2.2 創設良好情境教學,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強的階段,所以,僅僅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能滿足該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固有的刻板教學只會讓學生喪失想象力與創造力,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緩解課堂中出現的低氣壓。所以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來創設情境教學,如可以采用問題情境教學法,教師就某一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探討,讓學生通過對這一問題的反復推敲進而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學習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這兩則寓言故事為例,教師通過對這兩則寓言中的字詞以及文章大意進行梳理,讓學生明白這兩則寓言的大致內容,通過讓學生對寓言中人物行為進行分析,讓學生自主探究其中的寓意,而后,教師可以在創設問題情境的基礎上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切身體會文章的寓意。
2.3 增設課外活動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課堂上固化的教學方式遠不如讓學生切身感受、體會從而獲取知識來得容易,所以,教師可以在周末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課堂中感受不到的東西。同時,教師可以就某次課外活動為主題,在課堂上組織一場分享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感所受與其他人進行分享、交流,在提升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大象的耳朵》這篇文章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大象的圖片,讓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前對大象有個初步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和家長聯系組織一場參觀動物園的課外活動,讓學生用眼睛去尋找不一樣的風景,然后在下次課堂上讓學生分享一下這次的動物園之旅,進而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總而言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是十分重要的、是刻不容緩的。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靈活、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陶冶學生的語文情操,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確保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進而促進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