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丹紅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
現階段,在我國各項現代化教育體制持續性地得到了健全、完善,使得人們更為關注學生的身體素養、運動總耐力等,特別是對小學階段來說,其是學生的身體素養得到十分迅速提升、運動總耐力逐漸得到成型十分關鍵的階段。要想提升小學階段體育教學的效果、質量,就需要教師更為關注趣味田徑,在改良自己的教學觀念、意識后,充實各類教學內容,激勵學生加入,創建把學生當作主導的小學體育趣味性課堂。因此,本文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趣味田徑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分析,目的在于給體育方面的教學給予更多的參照。
趣味田徑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后而逐漸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新型的田徑教學方法,與傳統單一的田徑教學方法相比,趣味田徑教學模式的優勢更加突出。所謂趣味田徑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指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前提下,結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等特點,而為小學生專門設置的以短跑、耐力跑、投擲等田徑項目為主的活動性游戲,該方法實現了對傳統田徑項目和內容的整改,降低了傳統田徑項目的難度,創新了田徑器材的材料,能夠點燃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熱情,充分挖掘學生的田徑潛能,在參與田徑運動游戲的過程中,充分地體驗田徑運動的樂趣,并實現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體育精神的培養,從而真正實現寓教于樂,讓學生的身心均得到良好的培養和鍛煉。
趣味田徑是新課改所大力倡導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是推動小學體育發展的有效舉措,而且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趣味田徑教學的背景下,運動器材也更加的豐富和多樣,充分滿足了小學生的好奇心,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田徑運動,不僅可以有效達成全面鍛煉的目標,而且還能讓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得到良好發展和培養,這對創新型人才的培育也是十分有益的。
趣味田徑的活動形式十分的豐富和多樣。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趣味田徑,能夠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喜好,設計小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內容,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參與性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參與田徑活動的過程中,還能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到運動的樂趣,能夠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鍛煉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對小學生心理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重要作用。
新課改實施后,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趣味田徑教學就是從學生出發,能夠充分地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并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還可以融入很多生活元素,可以充實體育內涵;而且這種全新的運動內容,能夠更好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能夠讓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度,避免出現掉隊的情況,而且在運動中還能養成良好的團結協作意識和精神品質,對學生良好品格和素質的養成也有重要作用。
在小學階段,部分教師為了可以讓學生掌握到更多體育方面的知識、技巧,會對球類、田徑等有關的運動進行分解式教學,這就使得學生較難構成對體育更為正確的認知,甚至是還極有可能讓學生出現抗拒情緒。對此,需要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師轉換自己的教學觀念、意識,構建更為正確的教學方法、思路,給教學設定出新興的目標,把趣味田徑融入至各個環節中,構建更為愉悅、更為輕松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能夠“于玩中學、于學中玩”。對于“跳遠”而言,因為部分學生相應的協調性、核心力量較弱,所以,較易出現“原地跳遠”或是摔跤等。為此,體育教師可以對“跳遠”進行相應地設計,以對其進行更具趣味化的教學。
比如,教師可以設定出“跳房子”這一小游戲,處于不同的間距,設定不同的格子,在每一個格子中,均需要標識好相對應的分數,格子愈遠就可以獲得愈高的分數,之后,再引導學生對“跳格子”進行訓練。在學生具有十分清楚的目標感后,可以全方位地發揮出自己的驅動力,這對增強其各項運動表現、提升自己的能動性都是十分關鍵的。再比如,教師可以對“跳遠”這一“單人式”運動進行設計,把其變為“追逐式”游戲,可以設定較遠的間距,例如,十五米,引導學生逐步進行跳遠,看一看哪位學生可以借助最少的總次數跳出十五米。借助這一游戲,不但可以激發起學生間所具有的競爭觀念、意識,同時,還可以構建更為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教師還可以把跳遠設定成“團體式”項目,先對全部學生進行分組,在每一個小組中,共五位學生進行接力競賽,每一組中的首位學生由相同的起跳位置并參照順序進行跳遠,之后的學生需要處于前一位學生所下落的點進行起跳,最后,算出每一組學生所得到的總成績。這一游戲不但可以提升跳遠所具有的趣味性,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間總體的默契度,以全方位地發揮出體育本身的“育人”作用。
為了可以提升趣味田徑總體的教學質量、效果,并保證學生的身體素養也獲得增強,需要體育教師參照以往的各類經驗,引導學生進行各類趣味準備活動,這類活動不但可以讓學生的各個關節、肌肉等獲得延展,以達到熱身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借助各類趣味性游戲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在以往所進行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大多都是引導學生“由頭部直至腳部”對各個關節進行熱身,加之“一二三四、二二三四……”這一口令。這一準備活動較難激發起小學學生對于運動的求知欲望、興趣,同時,教師也較難對學生進行更多的監管,若學生所進行的各項熱身沒有到位,在之后,也極有可能受到各類損傷。所以,體育教師需要應用各類趣味性熱身運動,并參照學生的各項身心特征,引導其進行各式各樣的熱身。比如,教師可以借助“老鷹捉小雞”這一游戲,以對熱身進行替代,可以分配一位學生來扮演“老鷹”,再分配一位學生來扮演“母雞”,其余的學生可以扮演“小雞”,在進行游戲期間,把“走”“跳”“跑”“躲”等各類低強度型運動取代關節方面的活動。這一熱身方法不但能夠讓學生更為興奮,同時,還能夠在無形中達到熱身目的,處于這一狀態下,學生的各項運動表現均十分良好,且在進行運動期間,也可以防止引發各類損傷。
另外,教師還可以依據學生十分喜愛的“跳房子”,設計出“十字交叉跳”這一熱身活動,教師需要先給學生構建游戲有關的情境,并告訴其各項規則,之后,可以借助裝修類廢料(比如泡沫板等),制作出“十字交叉”型地墊,在地墊中,需要標好各個數字,學生需要參照指令,加之相應的順序來進行彈跳。而為了增強“十字交叉跳”所具有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設定出“位置分數”,即把每一個格子中的中心當作原點,逐漸朝外進行擴大,類似于“箭靶”,在中間能夠獲得最高的分數。在學生結束各類指定動作后,能夠進入至接下來的一關,從“單人”式游戲逐步至“團體”式游戲,最后,教師參照總時間、跳躍所處的部位進行評分。在構建游戲方面的情境后,教師把較為單調、乏味的熱身變為了具有更多趣味性的游戲,激發起了學生加入至學習中的求知欲望、興趣。愉快的氛圍中陶冶情操,修煉品行。
傳統單一的田徑教學模式,比較的枯燥和乏味,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趣味田徑教學的開展,可以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和積極性,對提高田徑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積極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一般情況下,常見的趣味田徑教學方法主要有變通法、模擬法以及故事背景法。其中變通法簡單來說就是指對田徑教學形式進行創新,增加田徑教學的趣味性,比如說可以將常規跑步進行創新,變為接力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模擬法就是模擬動物來重建訓練方式,將枯燥的訓練內容變得更加新穎以及具有趣味性,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故事背景法,就是在田徑教學中,引入一些民間的小故事,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以及能力的發展。針對這些常見的方法,教師要合理選擇和應用,來有效提高體育教學的實際效果。
合作是現代社會要求的一項重要能力,人是群居動物,回顧人類歷史,各項科學技術的進步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是否具有合作能力,是衡量學生能否長遠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所以體育教師在進行授課時不僅要注重知識點的傳授,還應該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辦法,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幫助學生在體育項目中鍛煉合作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在和周圍同齡人的交往中學習溝通和表達技巧,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但是,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較簡單,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學生合作的機會較少。而趣味田徑由于其參與性強,可以輕松地將學生組織起來,同時因為趣味田徑的操作難度較大,通常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這就為團隊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基于這種情況,體育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創造團隊合作的條件,在教學中多設置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分享心得體會,幫助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進步、增進情感。
綜上所述,田徑運動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鍛煉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魄有重要作用。傳統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求,教師需要積極加強對新課改理念的應用,積極實施趣味田徑教學,彌補傳統田徑教學的不足,做好與時俱進,加強教學創新,增強田徑教學的趣味性,有效促進田徑教學水平的提升,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