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峰 遼寧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學
受限于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積累水平,很多學生對體育鍛煉行為的認知相對淺顯,往往會將體育鍛煉行為與身體強化、減肥瘦身的觀念聯系起來,從而對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調節作用關注度不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體育學習目標層面的缺失問題,并且在相對模糊的學習目標影響下,學習積極性會受到影響,此時,學生就會在學習主動性層面表現出一定的問題。此間,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分析和總結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態,對學生參與體育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行分析,同時,更需要關注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情緒化問題,將這種情緒化問題與體育教學中的個性化教學理念聯系起來,提升初中體育教育教學的整體針對性。另外,教師也可借助一些小組類型的合作學習活動或者實踐學習活動,提升初中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參與感,從而促使學生可在良好的體育學習參與感和學習獲得感的影響下,表現出更好的學習主動性。
興趣化教學要求屬于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要求,這種教學要求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應用層面的要求。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需要根據實際的體育教學要求,科學選擇具體的體育教學資源,另一方面,更需要細化這種教學資源的應用流程,促使在應用這種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可體現出此類體育教學資源的興趣化教學特點,更為關鍵的是,需要貼近初中生相對感興趣的體育教學內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興趣化表現形式本身具備一定的個性化屬性,這種個性化屬性也是興趣化表現形式的突出特點之一。從此角度分析,若想在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興趣化學習情緒,并符合初中體育教學的興趣化教學要求,教師除了需要根據初中生的體育學習興趣篩選興趣化的體育教學資源之外,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問題,同時將此類個性化學習問題與興趣化資源的應用形式聯系起來,從而可以對學生的興趣化學習情緒進行針對性的調節,此時,初中體育教學的整體針對性也會得到改善和提升。
引導性教學要求在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非常關鍵,但是這種引導性教學要求在實踐教學應用過程中往往被曲解,其實際的體育教學引導性優勢并未得到完全發揮。在現代化的教學過程中,一些與體育教學相關的資源變得更加豐富,體育教學的實際形式也更加靈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直接應用一些新型的體育教學資源,拓展初中體育教學的具體途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實現教學引導性的有效拓展,其教學引導性依舊只存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引導性并沒有從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引導性中脫離出來,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受到一些被牽制或者被擱置的感覺。在這種感覺的影響下,一方面,初中生的體育學習目標可能會產生模糊不清的情況,另一方面,初中生的體育學習行為也可能出現適應性問題,這種適應性問題會進一步導致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學習意識層面的問題,最終導致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缺失。為此,在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強化其自身教育教學的引導性,更需要強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提升興趣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效果,也可切實強化課堂教學的引導性。
激勵性教學要求是提升主動參與情緒的基本要求,但是激勵性要求基于興趣化教學要求和引導性教學要求,換言之,激勵性教學行為需要滲透到興趣化教學與引導性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其是一種拓展性的教學要求,更有利于落實與個性化教學相關的體育教學理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需要有對學生學習狀態的分析過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學習狀態的分析過程需要分成兩個分析層次,其一為行為分析層次,其二為心理分析層次,并且往往后者是前者的教學歸屬,也是激勵性教學要求的重點約束范疇。實際上,激勵性教學要求的落實過程并不難,學生對激勵性內容的應激行為也可能相對簡單。這一方面與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相關,包括學習好奇心等,另一方面,也與初中生的生活經驗積累水平相關,其依舊處于一種相對不完整的生活經驗積累狀態,對教師的激勵性教學語言將會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同時處于高速變化的階段,在此階段,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將會逐步顯現,此時,教師需要注意激勵性教學行為的尺寸,不能對學生的心理形成壓力或者損傷,而應以一種相對細致、潤物無聲的姿態,適應激勵性教學要求。
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與體育教學相關的活動時,需要結合活動的具體形式,選擇相應教學形式,并根據不同教學形式在時間和空間層面的差異,合理選擇具體的興趣化教學資源。一般而言,初中體育教學的形式可以分成室內教學形式和室外教學形式,其中,室外教學形式偏多,也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占有更大比重,但這并不意味著室內教學形式不關鍵、不重要,恰恰相反,室內教學形式可為室外教學形式的應用和拓展起到良好的基礎性和規范性作用。從此角度分析,首先,針對室內教學活動,為了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相對熟悉的體育學習資源,尤其是一些體育視聽教學資源,此類教學資源本身具備較好的視聽效果,可以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而在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得到了強化之后,其課堂學習的主動參與性自然也會得到強化。此間,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常規類型的比賽錄制視頻,但是時長不能過長,教師需要保證此類時間與微課堂的時間大體相當。之后,教師可以以這種視聽教學資源為基礎,拓展一些相對有趣的實踐性教學內容,例如,一些與長跑或者球類運動相關的名人趣事等,這樣也可拓展學生對體育內容的認知邊界;其次,以此為基礎,教師即可在室外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室內學習到的興趣化資源與室外教學中的興趣化資源應用形式聯系起來,從而可以從室內和室外兩方面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強化初中體育教學的整體教學引導性,教師則需要關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這種關系為基礎,細化引導性教學流程,并將這種引導性教學行為與實際的教學流程聯系起來,豐富引導性教學的具體形式,從而在強化學生課堂學習獲得感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首先,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引導性關系角度分析,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教學適應行為,這種教學適應行為一方面可以表現在課前導學的熱身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可表現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流程中,包括一些動作類教學或者理論類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包括課堂學習的注意力以及在參與體育教學活動時的積極性等。面對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個性化問題,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行適當的引導;其次,從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角度分析,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中積極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并借助此類體育學習活動,分享彼此的體育興趣,或者對某一類體育內容形成有效的興趣化交流,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還可以拓展自身對體育內容的認知邊界,從而強化學生體育學習層面的主動性。
體育教學的激勵性教學形式或者教學語言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此類教學行為或者教學語言本身就存在較強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性不只是教學形式層面的適應性,也是教學流程層面的適應性,更是教學個性化理念應用形式層面的適應性。在初中體育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分析和總結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問題。之后,針對學生的此類個性化問題,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在溝通和交流中,留意學生學習態度的變化。尤其要注意的是,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路徑不同,實際的生理和心理成長狀態也存在相對明顯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會導致學生在參與體育學習活動時,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態度,甚至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一些體育學習情緒。此時,教師就需要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個性化情緒問題,選擇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朝著正向的層面去思考。同時,教師需要激勵學生參與到具體的實踐學習活動中,從而在此類活動中,獲得具體的實踐學習體驗,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將會得到有效調節,其課堂學習的主動參與感也會更強。
總之,初中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需要適應初中體育的具體教學要求,同時,更為關鍵的是,教師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應用興趣化的教學資源,同時需要注重應用引導性教學措施,進而可以在激勵性教學語言和教學行為的支持下,調整初中生的體育學習情緒,促使其可以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活動中,進而切實提升初中體育課堂及教學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