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寧夏靈武市狼皮子梁學校 寧夏 靈武 750400)
從某種意義上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對于初中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本文就針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這一問題,進行詳細闡釋!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這兩個環節,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幾乎也是每個教師都會布置的教學任務。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開始階段,我會帶領學生進行課上預習,并且提出詳細具體的預習要求。例如,首先要通讀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畫出自己不認識或是不熟悉的字詞,然后通過查字典的方式,在作業本上認真地書寫生字生詞。其次,反復閱讀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最后,帶著老師提出的預習問題,去進步一理解和熟悉文章內容。例如在預習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時,給學生提出的預習問題是:“老舍筆下的冬天有什么突出特點?”“文章中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美景?”“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通過閱讀和思考,既為接下來的語文教學掃除了障礙,而且還有效幫助學生熟悉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為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課后復習是一個對知識的鞏固和內化過程。大部分的初中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往往存在很大的惰性,因此作為老師要做好檢查和監督工作,小到一個字一個詞,大到古文翻譯、背誦等,都要一絲不茍,而且還要堅持不懈,只有老師養成好習慣,才會帶動學生養成好習慣。
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往往對教材的文章分析講解的過于詳細,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即剝奪了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權利,導致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參與文章的閱讀、感知、思考等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縱容了學生的惰性,阻礙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而且還會嚴重影響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再加上課外閱讀也往往是放任自流,或是因為繁重的學業壓力而直接被取消。這都十分不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沒有閱讀何來語文。因此,作為語文老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激發其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知識、經驗和樂趣,從而養成勤于閱讀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獅子和蚊子》這節課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閱讀,即全體齊讀、領讀等,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趣味閱讀,在強化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思考。除此之外,老師還要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避免學生進行盲目閱讀。例如在學習一篇說明文時,當學生初步了解了說文明的知識要點后,我們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拓展閱讀,通過閱讀其他精選的說明文,來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學生對說明文體的總體把握。總之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直以來,語文學科便肩負著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教育的重大責任。中國的漢字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種標志和象征,其需要我們華夏兒女代代傳承和發揚下去。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作為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認真書寫板書,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讓學生深深體會到老師對漢字的敬畏。為了加強學生對書寫的重視,我們要經常開展優秀作業展、精彩手抄報、書法展等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新的生字生詞,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某個字誕生的淵源,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和敬畏,有助于其書寫習慣的形成。在語文教學中,除了動腦、動口之外,還要動手,即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要求學生把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記錄下來,做筆記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知識內化和升華的過程,還便于學生進行復習和鞏固。對于課外閱讀,鼓勵學生摘抄好詞好句,記錄自己的成長點滴和感悟。為了激發學生做筆記的熱情和興趣,我們可以定期選擇優秀筆記在班里進行展示,給大家樹立榜樣,從而更好地帶動其他同學。
總而言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價值和影響。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積極促進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在實現語文學習過程的獨立性和個體化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從而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創造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