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連超 深圳市福田區(qū)外國語高級中學
傳統(tǒng)模式下的足球教學流程大致如下:基礎知識講解——技術動作及運動規(guī)則精講與示范——學生自主練習——教師觀察并糾錯,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以上教學流程,雖能夠對足球運動的相關基礎知識、技術動作與規(guī)則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與掌握,但這一相對固定的教學流程之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卻是略顯枯燥乏味的。而小組合作教學法的應用徹底顛覆了固有教學模式,教師可將小組學習形式貫徹至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與同學進行交流、互助及共同進步的機會,從而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群體的足球學習興趣與自主性。
足球運動是在當前高中階段較受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校園足球運動對參與者的要求不高,但若想單純通過日常的足球運動的參與就能使其足球技能達到一定高度還是十分困難的。基于此,筆者嘗試通過對小組教學模式下教學流程的科學設計,實現(xiàn)對足球學習難度的有效降低。例如,在開展難度頗高的足球盤帶教學時,在傳統(tǒng)模式背景下,學生在教師精講與示范之后進行自主練習,則會有近70%的學生無法準確掌握該技術動作。此時,教師可選擇班內足球水平較高且已熟練掌握該技術動作的學生作為小組學習的帶頭人,引導其與對應小組的同學進行共同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積極與組內其他成員交流學習經(jīng)驗與技巧,從而幫助小組成員順利掌握相關技術技能。
對班內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是小組合作教學法實施前的首要任務。學習小組的劃分不應盲目,而是需要建立在一定原則之上的:①從當前學生群體的實際學情出發(fā)進行小組劃分,教師若對教學內容與目標進行了提前分層,則需要將學生按其自身的層次水平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若未對教學內容與目標進行提前分層,則需確保各小組均將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包含在內。如此,才能保證之后教學活動的科學有效性。②可根據(jù)學生群體的性別進行小組劃分。據(jù)筆者與當前學生群體的交流可以發(fā)現(xiàn),男生對足球運動的參與及學習興趣是遠高于女生的,且其運動能力與固有足球水平也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诖?,教師可考慮按學生性別進行小組劃分,并未男女學習小組制定與其自身綜合現(xiàn)狀相匹配的學習計劃。除以上兩個小組劃分原則之外,教師還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等方面作為小組劃分的原則與依據(jù),并在小組劃分完成之后為這匹配相應的教學內容與目標。
在高中足球教學過程中使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應建立在學生對足球運動本身有一定了解且對相關技術動作與規(guī)則有一定掌握的前提下。否則學生在對既定學習內容的完全未知會使其產(chǎn)生懼怕情緒。因此,在小組教學模式使用之前,教師應先通過常規(guī)教學形式為當前學生群體建立起對足球運動本身的基礎認知,從而促進之后教學活動更為順利的開展。例如,教師在開展技術動作與規(guī)則教學之前,應在常規(guī)教學形式下完成足球概述及其發(fā)展歷程的教學,在學生對足球運動建立起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法實現(xiàn)對教學收效的提高。
足球教學較之其他運動項目而言,除要準確掌握相關技術動作與規(guī)則之外,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球感”。所謂球感是學生對足球的感知與控制能力,這種能力并非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后天大量的實踐練習一步步培養(yǎng)起來的。而球感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通過常規(guī)教學與訓練得以有效培養(yǎng),還可通過相關游戲與競賽的參與得以有效培養(yǎng)。例如:教師將足球教學課堂初始階段的常規(guī)熱身運動以“圍圈搶球”這類趣味性較強的足球游戲代替,通過熱身環(huán)節(jié)的足球游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身體迅速進入足球運動狀態(tài),還能使學生的“球感”得以有效培養(yǎng)。
此外,可通過小組對抗比賽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球感”,同時使學生的足球運動參與興趣得以有效提升。小組對抗賽是檢驗小組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之一,且受集體榮譽感的驅使,學生在通常能夠在小組對抗賽中全身心投入,這對其足球技能與規(guī)則的掌握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組織學生開展5VS5小半場小組對抗賽時,幾乎班內學生全部有機會參與其中,且在參與過程當中均保持了非常高漲的熱情。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大部分學生表示該教學開展形式能夠更好的幫助其掌握相關技能與規(guī)則,且有效提升了其對足球運動本身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