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批準了一款光免疫療法藥物用于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這也是全球首個獲批的光免疫療法藥物。這款名為Akalux的新型癌癥藥物的用藥對象是手術無法切除的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與這款藥物聯合使用的BioBlade激光系統已于9月2日獲批。
10月6日,俄羅斯丘馬科夫聯邦免疫和生物制品研究與開發科研中心(簡稱:丘馬科夫中心)主任伊什穆哈梅托夫透露,該中心研發的疫苗于當天在新西伯利亞開始進行臨床試驗。伊什穆哈梅托夫說,希望在11月完成一期和二期試驗。如果一切順利,此后將進行三期試驗。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近日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一種蛋白受體在觸發敗血癥炎癥反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有望用于開發敗血癥新療法。這種名為TREML4的蛋白受體是觸發敗血癥炎癥反應和免疫細胞凋亡的關鍵調節因子。小鼠實驗顯示,去除這一蛋白受體后,患敗血癥小鼠的整體存活率提高。
近日,德國和瑞典科學家利用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XFEL),通過創新的“光子反沖成像”(Photon-recoil imaging)技術,研究X射線與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過程。該方法可以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原子級的化學反應,將成為探索非線性X射線物理學的有力工具。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科學家在最近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借助新方法,對宇宙中物質的總量進行了精確測量,結果表明,宇宙中物質(包括常規物質和暗物質)約占宇宙總質能的31%,“看不見的”暗能量占剩下的約69%。
印度的生物工程師Bhamla發明了一種幫助全世界老年人的設備:一種用便宜、容易獲得的部件制作的DIY助聽器。這種簡單的設備能以不到一瓶水的價格,幫助數百萬因年紀增長而聽力受損的人恢復聽力。如果批量生產,這種設備的制造成本不到1美元。
劍橋大學網站近日報道,由該校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LTT 9779b。此前有模型指出此類行星不可能存在,因此,對其進行進一步分析有助洞悉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歷程。
近日,一組加拿大天文研究團隊發現,被稱為“行星之王”的木星可能擁有大約600顆直徑在800米以上的候選衛星!它們大部分分布在寬闊、形狀不規則的逆行軌道上。而這一新發現也引發出新爭論:可以被稱為衛星的天體,其尺寸的界限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