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能興
(貴州省遵義市第三十五中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圖形與幾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圖形識別能力、幾何直覺以及空間想象能力的關鍵。圖形與幾何伴隨著學生數學學習的整個過程,是學生重要的學習工具。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圖形與幾何知識的教學,強化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以及圖形識別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數學綜合素養提升。和傳統的靜態的、平面的圖形與幾何教學相比,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化平面為立體,化靜態為動態,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和空間思維,提高學生的圖形與幾何學習質量。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圖形與幾何知識的教學,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1.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應當重點培養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質量的提升。那么,就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而言,教師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信息技術手段尚未普及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只能依靠課本教材,黑板作圖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靜態化的圖形與幾何教學模式,難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而在信息技術手段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動態的、立體的展示方式,讓學生對圖形的認知更為直觀。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將flash動畫、視頻等有機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圖形與幾何知識學習的興趣,為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1.2 優化圖形與幾何教學效果。信息技術是助推現代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如今,將信息技術手段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起來,已經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整合與運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優化圖形與幾何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圓柱有更為直觀的理解,教師可以巧妙地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動態地將長方形旋轉為圓柱體;在學習圓錐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把握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將圓柱分離為圓錐的動態圖演示出來,通過直觀演示,學生對圓柱與圓錐的知識了解更加充分,有效地改變了過去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方式,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圖形與幾何教學有機整合起來,是優化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2.1 整合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具有啟蒙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通過創新數學教學方法,將枯燥的、乏味的數學知識變為富有趣味性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創設豐富的、富有趣味性數學教學情境,取得了好的數學教學效果。例如,在“圓”的認識知識點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圓有更加直觀的認知,并且對圓的性質了解不是建立在背誦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筆者首先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給學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汽車造型,一種是圓形的車輪,一種是方形的車輪,然后創設教學情境:今天,圓輪汽車和方輪汽車在路上相遇了,圓輪汽車得意洋洋地說:你長得真奇怪,我才是真正的汽車之王!方輪汽車不服氣了:哼,你長得才奇怪,我才是真正的汽車之王!為了決一高下,圓輪汽車和方輪汽車決定通過一次賽跑比賽決定勝負。同學們,你們覺得:是圓輪汽車跑得快呢?還是方輪汽車?為什么呢?對于小學生而言,問題的答案他們肯定是知道的。但要問個為什么,學生卻難以用專業的術語來解答。在此背景下,教師這才正式引入“圓的認識”知識的內容,有助于讓學生專心聽講,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2.2 整合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抽象性的學科。很多小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難免會因為知識的深奧而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要善于通過教學手段的改革和創新,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信息技術手段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的整合,能夠化靜態為動態,化平面為立體,讓學生對知識的感悟更加具體,更為深刻。同時,信息技術手段的整合,也是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中,學生因為缺乏微觀意識而難以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如“將圓等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這句話,需要學生具備無限接近思想。在這個部分知識的講解時,筆者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直觀地演示了分割圓的過程,進而指導學生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有效地幫助教師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3 整合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數學思維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重要的思維能力,對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影響極大。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通過教學手段的優化,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信息技術手段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的整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演示,將正方形變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過程演示出來,幫助學生建立圖形之間的關聯性,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整合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重點難點,培養學生數學學習思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