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玲
(河北省遷安市第三實驗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數學課程結構具有較強的交叉性、對比性和邏輯性,這一特點要求我們數學教師在進行例題講解以及檢測訓練在中,都要充分考慮這一學科特質,把相關數學知識點集中在一起,通過對比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理解與應用,提升學生對數學數理理解和運用感知的技巧,讓數學的邏輯性和對比分析得到很好地掌握。數學課程發展要求:數學教學應遵循小學生的個性感知特點,不僅教授小學生數學常規知識,還要培養小學生數學發散技能和運用創新素質。因此,對比教學法被提上日程,小學數學教師應提高重視,堅持以方法為導向的課程實施理念,通過靈活的對比方式,吸引小學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使難懂變換的知識變得更形象直接,使錯綜復雜的知識變得更簡單明了,給小學生深入學習數學提供好的思維基礎。
很多數學概念對小學生來講確實很容易混亂或者錯誤認知的,對這些概念的準確理解需要數學教師的對比處理,將相似的概念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他們的關鍵區別點,增強小學生對概念的記憶,這樣小學生在記憶概念時就會更加清晰和準確。比如講冀教版小學數學《圓柱和圓錐》時,小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概念記憶不清,有時候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在做題時產生錯誤。針對這樣的現象,數學教師可以應用對比教學法進行概念教學,在課堂上給小學生展示圓柱和圓錐的教學具,讓小學生觀察實物,從而找出圓柱和圓錐的異同點。然后數學教師在屏幕上展示出兩者不同大小、不同物品的圖片,讓小學生先觀察再進行分類,小學生都積極參與,數學課堂呈現出濃厚的自主研學氛圍。在對比學習過后,小學生能夠準確辨識哪個物體是圓錐,哪個物體是圓柱。而且還能夠掌握兩者的具體特點,也就是它們所擁有的高得數量,每種圖形的側面展開圖是哪一種圖形等信息。通過課堂教學,小學生紛紛表示對圓柱和圓錐有了新的認識,對數學課堂的參與度更高。
規律性數學知識很有利于學生掌握,但很多規律性知識學多了就會亂成一團,采用對比教學可以將這些繁亂的知識系統、有條理性。通常來說,數學教師會要求小學生記憶各種數學運算規律,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記憶的效果也千差萬別。比如講冀教版小學數學《正比例 反比例》,教學目標是知道正、反比例的具體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正、反比例的生活實例,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呈正、反比例的具體關系。有些小學生感到困難,他們難以分清這兩種比例關系,做題時常常是胡亂寫,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困擾。所以,數學教師必須要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采用在同一個版面上畫圖進行對比的教學方式,同時分析兩個圖像的特征,讓小學生結合圖形對比分析,對比記憶和知識留存。在多媒體課件上,數學教師為小學生呈現正、反比例的具體圖像,讓小學生先找出他們的不同點,再通過小組對抗的方式加以鞏固,讓正、反比例圖像深入到小學生的內心。在此,最值得一提的是,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還不算很成熟,在進行圖像知識的教學時,數學教師應該做到統籌兼顧,由淺至深,既要保證上等生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又要確保學困生能夠聽得懂,基本跟得上。
很多數學知識都是有多種解決思路的,有種異曲同工之妙。數學教師在處理這些知識時可利用展臺將不同方法的分析、解答過程一并展示,學生通過對比感知解題方法的多途徑特點,有效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題技巧,讓數學學習更簡單、更有智慧性。尤其是在應用題的教學時,數學教師要善于選擇對比的方式去組織教學,讓小學生可以快速的掌握多種解題方法,實現數學思維的多向性和簡易性。比如在進行相關除法的復習教學中,有這樣的題型就是對某些三位數進行分類,把除以2沒有余數或者是除以5沒有余數的數進行分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計算的方式進行分類,還可以通過觀察數的尾數特點,發現哪些能被2整除或者是能被5整除。這樣分類選擇就簡單多了,還增加了準確度,節省了答題的時間。不同的解題方法給小學生提供了學習數學的動力,也帶來了很多探究和自我總結的樂趣,便于小學生學會發散式思考,建立個性化的思維模式,養成終身學習意識。小學數學教師要鼓勵小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題,大膽的提出新思路,為更好地自主學習和探究奠基。
總而言之,對比教學的應用提升數學課堂效果,增強了師生與生本互動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小學生錯誤的學習習慣。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堅持保持優良傳統和和創新方法并行,將對比教學發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真正實現教與學的和順。對比教學法應建立在小學生廣泛參與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教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