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銀寶
(河北省遷安市夏官營鎮夏官營中心完全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少年強則國強”。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小學生身體和身心素養水平高低影響到我國國民體質的提高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體育教育已經引起國家、學校和個人的重視,體育課已經成為小學生的常規課,這一點上體育課程早已上升為國家課程。但是,當前農村體育教學還有著諸多不利因素,受到知識理念重于一切的觀念影響,很多人只重視文化課成績,習慣性的把體育課作為附屬學科對待,而對體育課程學習重視力度不夠。再有就是體育師資力量不足,個別學校甚至還沒有體育專業畢業的教師。還有很多農村小學的體育活動陣地、訓練設施也都很匱乏,很難為學生提供應有的訓練條件。因此,所有的體育任教教師都要擔起責任,運用新舉措,發揮農村的優勢,提升體育課的教學品質,使每位小學生都能夠愛上體育課程,真正提高體育訓練素養。
我們深知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體育教學也應從小學生的興趣入手,依托主體性理念,通過開展趣味體育活動,提升小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性,提高體育教學品質。比如,在組織《立定跳遠》戶外活動課時,體育教師選擇了兩個的趣味活動,首先設置了“鯉魚跳龍門”的趣味性游戲活動,教師將墊子折成“人字形”,讓小學生從上面像鯉魚一樣躍過去,鍛煉小學生的彈跳能力及技巧,學習立定跳遠中起跳以及落地的基本動作;接下來,體育教師又增設了一個“青蛙跳荷葉”的趣味性游戲活動,在操場的地上畫了幾個圈當作荷葉,把操場看成是池塘,學生是小青蛙,學生只有跳到圈里才不會落入池塘中,探究怎樣才能跳的更遠,落地更穩。學生們在充滿趣味性的活動中學到了體育知識,并學會了同伴間合作互助。此外,在農村小學每月都可以配合國家課程開展特色、趣味活動。比如,每月都可以開展趣味主題運動會,將身體運動、團隊配合、智慧訓練、競技心理和身體機能等多項教學目標融入其中,如三月舉行的徒步走和五月的兩人三足競跑運動,很好的鍛練了學生吃苦、堅毅的品質和合作配合技術等,這些為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和身心素養有很大的幫助。
創新常規課程實施策略,讓小學生學到本真體育,豐富和完善小學生的體育素養。在組織戶外技能性課程時,采用小組自定方案形式教學,讓小學生用心參與體育技能訓練計劃擬定,參與整個活動行為,從中提升體育素養。比如在組織《合作跳短繩》戶外活動課時,體育教師將學生兩人組成一隊進行跳繩訓練,讓學生自己制定訓練方案,如有的小組先進行單人跳繩來熱身,然后再進行各種方式的雙人跳,有的小組先選擇兩人都擅長的方式,有的小組是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練習,學生們根據自己小組的情況選擇適合的訓練方式,在相互配合中掌握了雙人跳繩的技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靈感和才智,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自主設計元素,同時也讓小學生理解到團結合作的積極作用,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再比如進行長跑訓練時,體育教師利用各種體育器材充當障礙,小學生需要跳過預設的“泥坑”,鉆過模擬“山洞”,趟過模擬“小河”,才能夠到達終點。小學生都積極參與,一方面收獲到快樂,另一方面鍛煉了長跑能力。體育教師應加強對常規性課程的創新,從基礎做起,循序漸進的培養小學生的體育習慣。
創新個性化體育課程設計,讓每個小學生的體育特長得到應有的發揮。體育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和學生的自我推介,按照學生的個性需求進行大課制、混編制體育教學。體育教學可以由幾個班學生一起上,打破原有班級模式,按照學生的個性需求重新組建活動班級,讓體育執教者的教學更具專業性質,學生的訓練更具業余標準,這樣有規律性的組織體育活動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體育行為素養。比如,在組織《足球》、《籃球》等戶外活動課時,體育教師可以把對足球、籃球感興趣的學生聚在一起組建成新的班級,有針對性的向這些學生講授足球和籃球的運動技巧,并進行相關的訓練活動,使小學生更好的熟悉球性,學會運用技巧,甚至還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編成對抗小組進行訓練性對抗賽,要求學生注重協作配合,靈活運用運動技巧,在比賽中鍛煉小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和主動意識。同時,體育教師還可以鼓勵小學生加入到各種各樣的體育社團中,如武術社團,跳躍社團,乒乓球社團等,在社團中強化能力,開拓視野。
總之,小學體育素養教育要扎實推進,走改革創新之路,必須要把提高小學生的體育素養放到首要發展的位置。因此,農村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實施中要善于利用鄉村體育資源優勢,善于創新教學策略,讓農村小學生覺得學習體育的人生價值,同時為小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體育發展空間,以保學生體育素養的快速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