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琴
(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實驗學校 四川 儀隴 637641)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一直伴隨著小學生的基礎性教育。作為學生的母語,語文課堂總是能夠獲取學生的青睞,學生也更能夠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所學的知識。而在語文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觀念,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課堂刻不容緩。然而,當前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與融合仍然存在不足之處,本文論述了德育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意義以及教師應該如何促進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滲透。
1.1 語文教師缺乏德育意識。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單純地注重小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更加注意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不少教師的思想觀念無法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思想仍然局限于提高小學生成績層面。更有甚至,教師認為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浪費時間,小學生應該將精力放在知識的接受,吸取上。對于這部分教師而言,無法體現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活力,對小學生的培養也就不夠全面。
1.2 部分語文教師的自身道德修養不高。根據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師的研究發現,很多教師的行為習慣不好,對小學生無法起到引導,榜樣的作用。對于小學生而言處于人生的啟蒙階段,再加上語文教師是小學生最為關注,也是接觸最多的教師,教師正確的行為舉止,道德修養對小學生的啟蒙極為重要。然而,在實際學習生活中,部分教師雖然專業能力很強,卻在德行方面有所欠缺,很容易對小學生品德的形成造成不利影響。
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讓小學生從小重視禮儀以及道德修養。小學生在德育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升自我境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提高道德修養。而小學語文是一門傳承中國文化的學科,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小學生可以接觸到偉人高尚的思想情懷,陶冶情操。因此,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可以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對語文學科的理解,也可以讓小學生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1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道德修養。對于小學生而言,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其模仿能力發展極為迅速。此時,教師如果不能為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小學生模仿教師的正確行為的話,小學生就會模仿教師的錯誤行為,對小學生今后的人生造成不利影響。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發展特點,規范自己的行為,不為小學生做錯誤示范。相反,教師應該始終以自己高尚的品質影響小學生,為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觀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
3.2 在教學細節中融入德育教育。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收錄了很多關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文章,教師應該主動將德育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在教學細節中注意德育思想的滲透。
例如,教師在教授《父親樹林和鳥》這篇文章中,就可以深挖教材的思想內涵,讓小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父親對鳥的喜愛,讓小學生自然而然接受“愛的熏陶”。
3.3 語文教師可在帶領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等內容時融入德育教育。古詩詞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在古詩詞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極為重要,小學生如果理解這些古詩詞中蘊含的道理,就能夠讓自己處于優秀文化的熏陶中。因此,教師在向小學生講解古詩詞中的過程中,可以深挖其中的思想內涵,就古詩詞中的道德要素展開論述,用現代化的語言為小學生講述古人的思想觀念,降低小學生學習的難度,也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吸收其中的道德內涵,提高小學生的思想素養。
3.4 通過良好的師生溝通促進德育教育。眾所周知,師生之間如果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無論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教師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師生溝通,小學生能夠像教師表達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疑惑,而教師也能夠增加對小學生的了解程度,能夠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挖掘小學生的內心世界,讓教師更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解決小學生的疑惑,讓小學生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更積極向上的態度投入學習中去。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明確德育教育滲透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為小學生傳遞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有意識地接受德育教育,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