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金玲
(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中心小學 吉林 洮南 137100)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小學教學的核心目標,語文作為小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學生良好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使學生建立正確學習觀的重任,因此,教師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提問,提問是學生對教學內容質疑的一種最直接的體現,同樣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基礎,教師應當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措施,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提問,發掘學生語文學習潛力。
1.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習慣于占據課堂的主要地位,提問是教師專屬的權利,整個教學過程通常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忙于解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很少提出問題,這種教學形式使學生形成被動接受,機械回答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對語文學習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主動的引導學生進行提問,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提問,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1.2 鍛煉學生思維創造能力。在引導學生提問過程中,教師通過強化對學生提問的指導與啟發,使學生明確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提高學生提問層次,使學生提問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強,在積極提問的過程中,有效鍛煉學生語文思維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使學生充分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
2.1 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提問。小學階段由于學生認知能力有限,雖然在課堂中能夠積極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但是自身的提問能力比較欠缺,尤其是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因此,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掌握提問的要領,明確提問的方法及目的,使學生能夠積極勇敢的進行提問,逐漸提高學生對提問的重視程度,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勇于提問,使學生明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對于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當耐心解答并引導學生共同尋找解決方法,通過鼓勵學生積極提問樹立學生學習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語文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燕子專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提問,開始學生可能會有些膽怯不敢進行提問,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同學們,你們想做小勇士嗎?第一個提問的同學就是最勇敢的小勇士。”在教師的激勵下,能夠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勇敢的進行提問,通過學生積極踴躍的提問,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學生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使小學語文教學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2 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效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利用質疑引發對語文知識思考,最終達到提出問題的目標,使學生產生質疑的原因比較多,可以是教學內容或者是學習方法,也可以是教學以往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根據教學內容產生質疑,引發學生思考,在學生提出問題后耐心為學生解答,也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進行探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有效講解,轉變傳統嚴肅枯燥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掌握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月球之謎》時,學生對于課外內容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在學生對課文有一定了解之后,引導學生對課文產生質疑并提出問題,學生剛開始的問題可能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教師可以利用課文對學生進行啟發,使學生將問題重點回歸于課文當中,可以組織學生與教師共同討論,提出問題并積極找尋問題的解決方法,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使學生體會語文學習與探索的樂趣,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3 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合理選擇教學方式,是有效引導學生提問的重點,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特性,合理選擇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合適提問的情景,誘發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角度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進行提問,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提問能力。例如,在學習《海底世界》時,教師在開始教學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你們對海洋世界了解嗎?知道海底都有什么嗎?同學們能聯系課文題目提出與海底世界有關的題嗎?”這種問題情境教學形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踴躍的進行提問,教師可以將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細讀,并向學生講解相關教學內容,課后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對課文的了解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鍛煉學生思維拓展能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引導學生積極提問是提高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重要措施,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認識到引導學生提問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鍛煉學生語文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積極主動的提出問題并探索問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