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鴻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保利小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不同階段學生的數感能力有不同要求,新課程標準將學生數感能力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并在實際教學中,將數感的培養與學生數學能力結合,對其將來學習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此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良好情景中,感知數學,發展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中對數感的定義為:對數意義的理解,并能通過多種手段與方法表示數,必要的時候可以在實際情景中分析數,通過其表達信息,并能利用數解決實際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對于小學生來說,指對數學的感覺,如大小、多少,可以站在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只有良好的數感,才能將數學和實際生活結合,站在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因此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是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2.1 在日常生活中體會數感。初入小學的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往往是從數數開始,在此過程中就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因為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有數有關,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感到在自己身邊就有數量。所以進行數概念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數,并大聲說出來,以良好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并能在其中感悟數感。例如在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回憶自己身邊的有趣事物,并使用數對其進行表述,如讓學生數一數今天帶了多少只筆?自己家的門牌號?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等,或者是上學路上看到公交車的標志,此都是數的體現,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初步感悟數感。例如對于0的學習,教師提問“你在哪里看到過0這個數字呢?”以提問的模式激發學生回憶與回答問題的興趣,有的學生回答“媽媽的手機號碼中”、有的學生回答“車牌號上”等等,經過學生的交流溝通,自主掌握0不但表示什么都沒有,還表示開始,或者放在其他數字后邊,代表一位數字。因為這些都是在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中找出來的,所以當學生回憶起來后,很容易就接受與掌握。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滲透豐富多彩的生活事件,對于學生數感的建立起促進作用。
2.2 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數感。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要求為“利用數學符號或者圖形表述事物,并有很強的數感與符號感,以此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正如偉大的數學家所說:自主探究式學習數學知識的最佳途徑,在此基礎上對數學的理解也最深,容易挖掘其中規律。例如長方性與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中,教師提問“請你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通過數學猜想開展教學,并以此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深入思考長方形面積有關的要素,鍛煉數學思維的同時提升學生數感。然后以小學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多個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組成長方形,并分析長方形的長與正方形數量有何關系?長方形的寬又與正方形數量有什么關系,最后加深難度,問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又什么聯系,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猜想、驗證、檢驗與確定,以此建立完整的數學思維,學生經歷分組討論與自己思考后,產生解題方案,建立數感。
2.3 以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數感。教師所有教學手段中,單一的傳輸學生會忘記,教授學習方法又只會讓學生記住,但如果讓學生參與其中,那么才會真正的學會。以實踐代替傳統教學,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才能全面感知數,進而實現對數的運用。
一方面,動手操作,解決難題。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帶領學生“切月餅”,通過一分為二的操作,讓學生深入感知分數,除了圓形的月餅,學生還可以對任何有規律的物體進行分割,如正方形、長方形等,在作業本中學生通過涂一涂,讓學生在操作中掌握分數本質,并建立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實驗,突破新知,小學數學中有很多知識點,其表述術語比較抽象與復雜,并脫離實際事物,學生難以理解,掌握上也比較困難,因此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親自動手。例如對于概念的理解,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中走一走,感受0米、50米與100米的差距。到花園中春游,感受1千米與10千米的路程差異。或者到食堂參觀,用手掂一掂50克與500克的重量。通過動手比較,讓學生對數理有新的認知。
2.4 以擴散思維增強學生數感。為了更好解決數學問題,需要學生使用有效方法。此是對學生數感培養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體現在:相同題目的解答,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9999+999+99+9”這道題目的解答,單一使用豎式方法計算,會因為其數字大,學生很容易出現錯誤,此時可以使用湊整法,及9999+1、999+1、99+1、9+1,。然后在相加得數上-4,得出最終結果11106。另外還有的學生將9分割,變為9個1,分別與9999、999、99相加,最后剩下6,再與其相加,得出正確結果。對于思維的擴散,教師可以不追求其簡單與否,只要有創新教師都要給予表揚。教師在此過程中不需要教授學生固定的策略與模式,只要提供充足的空間,學生一定會創造出新的方法,以此加強數感。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數感的培養是以長期積累的過程,追求循序漸進,不能因為學生的一時興起就掌握數感。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發揮引導作用,并再動手操作與生活經歷中,讓學生感受與提升數感。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與實驗操作,建立數感,并能將其運用實際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