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洪銳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第二小學 貴州 六盤水 553000)
數學核心素養是適于學生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數學學科特性的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是學生數學學業質量考核的重要內容,具有持續發展特性和階段性。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等級與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有很大關系,也與教學模式是否有利于學生們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密不可分。因此,本文將重點論述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取何種教學模式才能夠凸顯數學關鍵能力,培養并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核心素養。
低學段的小學生應該具備的關鍵能力主要包括直觀想象能力以及數學運算能力,因為低學段的小學生因為年齡關系理解能力較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數學知識與他們身邊的生活密切相關,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數學知識就有一定的實物作為媒介或者載體。例如,一年級的小學生在最初數字的認知上就是因為物品的數量關系與具體的實物聯系在一起,一顆糖、兩顆糖,三個蘋果,四本書等,因此,學生們的直觀想象能力和基本的運算能力是低學段學生們應該具備的數學關鍵能力。
而到了中高學段,學生們的生活經驗變得相對豐富,對身邊的數學知識的探究也有了一定的積累和較為深刻的認知,他們的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都有所提升,對好多問題的看法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以上兩種關鍵能力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數學抽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數學符號所代表的數學概念與相關知識就是數學抽象能力,沒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學生們無法把具體的數量、圖形、圖形的性質等與具體的數學概念聯系在一起,例如,小數位的移動代表著小數在數量上是以10的倍數增大或者縮小、在除法中需要試商,需要估算,而這種能力都需要學生們憑借對數字間數學關系的界定能力來評判。邏輯推理能力更是拓寬學生們思維視野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們數學規律認知是否透徹、運用能否靈活的關鍵。中高學段的小學生們需要參與社會實踐,需要學會透過表象數據推演出數學現象的本質。而這些都是低學段學生們在認知上難以企及的。
2.1 以教材剖析為基礎,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抽象能力。教材是最適于學生們領悟和提升的教學資源,它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也符合數學自身認知規律。因此,要想培養學生們的數學關鍵能力,就的遵循教材的編排,一步一個腳印地來。筆者認為,我們要以教材剖析為基礎,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抽象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相對較弱,因此,要想讓學生們理解具有抽象意義的數學符號和數學概念,必須從教材實例入手,讓學生們透過實例分析理清數學各符號的具體含義,如果能夠與生活實例或者具象化的物品產生關聯,學生們理解起來會相對容易。例如,在講解運算順序的時候,我就把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們看代表加法的小組,兩個同學站位上變換順序,還是相同的兩個人,乘法小組變換順序,也還是相同的兩個人,當乘法和加法小組有人交換順序,就不再是原先的兩個人,以此來類比加法和乘法可以使用交換律,而加法和乘法屬于不同級別的運算法則,彼此間不能使用交換律。
2.2 以問題情境創設為主導,培養學生們的邏輯推理能力。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從小學開始,我們就應該培養學生們的邏輯推理能力。而所謂的推理過程就是問題的解決過程。因此,教師要多為學生們創造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主導,讓學生們進行大膽猜想并嘗試根據自己學過的知識間的聯系提出論據,一步步推演論證。如果錯了就要分析思維在哪里出現了岔路,如果沒有疑問,就不斷向前探究。學生們要敢于聯想和猜測,更要通過自己的觀察、對比、分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
思維具有靈敏度和靈活性,在空間上更具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而這些沒有問題情境的激發,沒有一定量的磨練,邏輯推理能力就難以獲得提升。
例如,在講解圓柱側面積的時候,筆者就設置了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圓柱的側面是一個什么樣的幾何圖形?這個幾何圖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因為從表面無法得知圓柱的側面是怎樣的,學生們就通過動手拆剪,或者通過思維分析就能夠得出這個幾何圖形是長方形的結論,而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大家都知道,只不過長方形的長應該怎樣計算成了難題。學生們經過大膽設想認為與底面的圓形有關,然后經過觀察和思考,得出這個長就是底面圓形周長的論斷。
由此可知,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會觀察,敢于猜測,進而從深層次把握各數學符號和數據間的關系,才能夠邏輯嚴密地得出正確的結論。
2.3 以訓練為抓手,提升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沒有適度的訓練就無法讓學生們具備數學運算、推理等方面的敏捷度和靈活性。因此,教師要學會借助網絡平臺整合習題資源,優選針對性強的習題資料,絕不能讓學生們陷入題海戰術,要精練活練,讓學生們的思維在題型變化中得以錘煉。
2.4 以數學實踐活動為契機,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對于小學生們來說,多參與數學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具體數據中探查數學規律能夠培養學生們的數據分析能力,提升他們的數學探究熱情。例如,在統計數據中可以讓學生們統計不同水果的價格,班級內喜歡同類水果的人數等。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數學關鍵能力的形成越早,學生們的數學直覺和思維也開發得越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狠抓教材剖析,創設問題情境,強化訓練效果并豐富學生們的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并提升學生們的關鍵數學能力,為數學素養的培養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