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娟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大北街小學 四川 眉山 620000)
數學學科在教育領域內是基礎學科,而在小學階段其基礎性和啟蒙性更為明顯。小學生的認知技能還未被很好地開發出來,因此,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均源自身邊方方面面的生活實際。雖然數學就學科特點來說具有很濃重的邏輯性和抽象性,但是在小學教育階段,這些鮮明的學科特征都必須經過一定的轉化才能被小學生接受。因此,筆者就提出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具象化教學模式,并以此為題給大家剖析小學數學具象化教學的重要意義以及實施策略,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創新觀點和教學感悟。
所謂的具象化是指在認知過程中用可視的、具體的、容易理解的實體承載現實生活中不可視的、不易理解的知識并以鮮活而直觀的形象展示在學生們面前,讓學生們更容易理解和想象。具象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實際中應用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以及深遠的意義。
從學生們的認知發展規律來看,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屬于未被充分開發的領域,他們對一切未知世界都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愿,但是其思維的探究觸角還十分稚嫩,理解能力還十分弱小,他們只能接受他們可以接受的熟悉事物并從中借助聯想和想象來探索陌生的未知數學世界,而他們努力探究出來的東西也必須是他們認知中能夠理解的東西,否則他們就會失去探究的意愿和興趣。因此高深的抽象概念和嚴謹的邏輯思維都無法對小學生數學知識的認知行為產生有效的影響力。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為什么要重視體驗式教學和生活化教學的緣故。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可以推動學生們思維能力的發展,但是絕不能采取超出學生們認知能力的強制措施,脫離了生活化和親身感悟,學生們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和畏難情緒,無法實現在啟蒙階段激發學生們對學習學習的愉悅情感與探究興趣的目標和課程設置的初衷。
具象化教學的開展讓新的數學知識有了實體依托,學生們可以親眼看到、親身感悟,從心理上就會產生對未知事物的認同度,從而讓認知旅程變得更為順暢。例如,提到分數,學生們在學習之前從未有過這樣的概念,而如果教師把一個蘋果等分成五份,讓學生們體會每一份的生活實際含義就很簡單。因為他們自己可以動手操作,并且親身逐一比對,讓學生們自己給這個分割蘋果后的結果做個定義或者為每一等分的蘋果分量給個名字的話,學生們自己也能體會出其中的含義并集思廣益地提出正確的名稱。這也就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小學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感悟、總結歸納,而不是教師強制地把概念塞進學生們的頭腦中,因為即使學生們背的滾瓜爛熟,遇到新的問題他們也沒有能力去解決。由此可見,具象化教學對小學數學知識的認知和應用技能的形成影響是多么的深遠。
2.1 讓實物承載數學概念。具象其實就是實體和形象化,是學生們可以親眼得見、親手觸摸并親身感悟的教學手段。例如,在小學低年級數的拓展和十以內數的加減等方面。我們都可以采用這種具象化的教學手段。糖果、樹葉、花朵、水果等都可以用來計數,讓學生們數一數樹葉,讓學生們用不同樹量的樹葉擺出自己喜歡的造型;用水果做加減法,做完后可以把水果按成績的優劣獲取不同數量的水果的獎賞。學幾何圖形的時候,誰家沒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紙板或者實物?討論長方形性質的時候數一數手中常見的長方形的邊數、頂點數,討論一下不同的邊與邊的關系等。小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摸到的用數學專用的語言或者符號表達出來,而這些其實就是我們數學教材中想要學生們掌握的相關概念或者數學規律。如果單純地憑借教師語言的表達和強制的大量訓練,學生們也能掌握這些對他們的理解力和思維能力存在一定難度的專業知識,但是,要想讓學生們一直保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并開發其探究意愿,用實物傳遞信息、通過學生們的自身發現和自我總結得來會更有實效。
2.2 賦予學生們更多的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數學學科具有濃郁的實踐色彩,數學知識源自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因此,數學教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教學要回歸本源,讓學生們通過實踐教學活動而自我推演、自我探究和自我感悟,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的知識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痕。例如,學習統計表的時候,教師可以預留社會調查的任務,讓學生們對自己家庭內部成員的身高、體重、年齡等做統計,也可以讓學生們對周圍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做統計,包括喜不喜歡跳廣場舞,是否喜歡養寵物,是否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等。這些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們的業余生活,讓他們有更多的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也鍛煉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可以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體會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感悟到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從而提升其探究數學未知世界的決心和信心。
綜上所述,數學是生活中的實用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具象實物和實踐活動探究數學知識不僅富含生趣,而且通俗易懂,讓他們能夠輕松快樂地學習,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所提出的要求,更是筆者努力奮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