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玉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河網中心小學 江蘇 漣水 223403)
對小學生而言,合作學習既能彌補相互之間的學習缺漏,又能填補學生之間孤獨的內心。“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得以廣泛應用,是孩子們交流與表達的一個平臺,也是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得到鍛煉機會,培養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將全班同學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分組,并且各個小組為設置一個目標,是各小組成員為了既定目標而各自分工協作,共同努力,最終達成目標。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們人人都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進行頭腦風暴,根據自己的特點,為小組共同的結果而貢獻一份力。
首先,人都是群居動物,自古以來,人類的活動就離不開合作,如狩獵,如耕作,只有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也找不到相同的兩個人,人與人之間有個體差異,唯有進行相互合作,合理分工,才能提高效率,進行創新。其次,數學是一門兼具抽象思維和縝密邏輯的學科,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學習基礎:快速計算能力、良好的理解能力、準確抓住數與形的關系、進行畫圖等一系列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不可能兼備這些能力的,唯有進行小組合作,大家取長補短,才能揚長避短,奪得一座一座知識的高塔。最后,小學生大多耐心不足,遇到難題容易退縮,而數學又是一門相對比較枯燥乏味的課程,教師講課,學生學著學著容易進入倦怠期,對數學失去興趣。在課堂教學進引入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學生與同伴之間進行交流,容易激起他們的求勝心理,更愿意動腦思考,參與教學過程。另外,學生上課積極,課堂氛圍好,教師的教學熱情也將受到鼓舞,從而更加認真進行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快速成長。
為進一步推動新課改的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探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才能顯著提高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2.1 合理分組,打牢小組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最先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如何進行合理分組。學習小組的建立,是合作學習的基礎。教師要對全班同學進行摸底排查,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點在組建合作小組時,按學習成績優、中、差,但是學習成績不是唯一的指標,還需要結合學生的性格、愛好、學習能力特點進行調整,從而將一個班級組建成若干個最佳的“合作學習小組”。這樣既能增進班級成員的交流,增強班級凝聚力,還能使同學們取長補短,相互監督,共同提高。
2.2 形成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小學生大多有爭強好勝,不甘于人后的特點。教師在分完小組后,可以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賽,公平競爭,發掘小組的群體智慧,實現優勢互補。如此一來,學生將更加積極地進行參與合作過程,為了小組共同的勝利成果而建言獻策。此外,教師應該給勝利的小組進行一定的獎勵,以突顯勝利的珍貴。如,免做一次大掃除或免做一次家庭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與此同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適時引導,避免小組之間產生惡性競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團隊合作的可貴,并以此為基礎,使學生高效掌握知識,切不可過于注重形式而南轅北轍。
2.3 搞好組內文化建設,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為了增強小組內的凝聚力,增加參與的積極性。首先,可以讓學生們為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和口號,增加趣味性,讓他們有歸屬感。其次,可以由大家選出小組長,由組長進行管理,并督促大家一起在課后的時候學習,如,可以到組長家共同探討學習,克服學生們一放學回家就放飛自我,不愿意預習,不想復習的惰性。最后,小組內成員可以自發組成一幫一互助小組,督促對方進行計算題的練習、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在組內進行一題多解的探討。
在教學中運用不同的方法調動“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了學生的集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精神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自始至終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來;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習熱情。“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質疑,學會傾聽,學會補充,學會點評,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