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霞
(河北省遷安市夏官營鎮夏官營初級中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初中生物是非常有趣、接地氣的學科,是一門非常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課程,生活中很多有趣的事兒都可以用生物原理去解釋。但是,種種原因造成許多初中生對生物課程學習不夠熱情,再加上有些生物知識比較深奧、抽象,學生接受起來的確有困難,導致生物課堂認知效果極差,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不盡人意。為了扭轉這個現狀,生物教師必須整合各種生物資源,合理使用它們來輔助課堂教學,讓生物課堂充滿神秘感和實用性,讓學生自覺參與到生物實踐中去。初中生在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觀察觀摩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在這活動中加深學生們對知識本質認知,鍛煉生物專業能力,塑造初中生的生物素養,也有助于轉變學生對生物課程的態度。
為了讓學生們更真實的感知生物知識,我校開設了自主選擇的種植園和小養殖園,由七、八年級自行認領種植或養殖任務,栽培和養護期間學生搭理得很精心,不論是澆水等常規管理,還是觀察分享等細節,學生都那么認真,為生物學習提供最有價值的一手課程資源。在生物授課當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把學生帶到園區,現場講授和實踐,滿足初中生的探究欲望。比如講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初中生物《根的生長》一課時,為了讓初中生更好的認識根的結構,生物教師把學生帶到種植園,讓學生選擇幾種不同的植物,并把它們連根拔出來,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根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們發現根的形態多樣化,在觀察的同時,教師為學生科普了根的種類,根據功能可以分為貯藏根和氣生根,對課堂知識進行了延伸。接下來,生物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根的相同點,學生們發現根的最先端到根毛中間有一段幼嫩的部分,教師告訴學生們這就是根尖,并向學生講授根尖的具體功能。最后,教師指導學生采下不同植物的根尖,拿到實驗室,利用顯微鏡來研究這些根尖的具體結構,這種方式極大的滿足了初中生的探索欲,寓教于樂,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豐富的生物專業知識。
微課,作為教育科技資源的產物,已經普遍被教師引入課堂,微課的服務內容精確細微,重點突破形式靈活易懂,將抽象難懂的知識進行了形象化、可操作性處理,更加利于學生接受,學生們都很喜歡運用這一形式去學習。對于生物課而言,微課有著非常多的好處,由于有很多生物知識我們身邊看不到甚至都沒聽說過,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來非常困難,生物教師要充分發揮微課視頻優勢,通過微課教學讓學生走進生物本真,感受奇妙變化的生物特質,讓學生實現全課程學習。比如在講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初中生物《細菌的控制和利用》一課時,由于細菌形態非常小,用肉眼根本觀察不到,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圖片向初中生展示細菌本身的形態,認識細菌的結構特質,利用微課視頻動態模擬細菌的分裂繁殖歷程,讓學生了解細菌的營養及呼吸特點,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們思考細菌和人類的關系。學生發言很多,其中有的學生說道有些細菌會給人類帶來危害,如結核桿菌。有的學生說:大多數細菌對人類是有益的,如乳酸菌。為證實學生們的看法教師播放微課課件,向學生們展示細菌對于人類的好與壞,學生們學習的非常投入,課堂效果要比背課本好得多。
為了培養初中生生物學探究技能,生物教師可以巧用自制實驗資源助力生物課程實施,這種目的性指向性很強的自制教學用具,可讓生物教學的創新教育理念扎實落地。比如在講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初中生物《呼吸》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肺通氣是如何實現的,生物教師利用氣球、吸管、塑料瓶等材料,自制了一個呼吸運動的簡易模型,讓學生用手捏塑料瓶,觀察氣球和塑料膠皮的變化,感受呼吸的過程。利用自制的呼吸原理學具可以直觀、科學的向初中生展示呼吸的全過程,每個動作環節細致、明了,學生學得透,這一舉措實現了高效的生物教學。此外,制作教具的材料都是生活之中熟悉的東西,學生們在課后可以充分利用各類身邊資源效仿老師,自己做出實驗學具,還可以創造性對教師的模型進行改進,去體驗生物實驗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客觀探究能力和科學創新意識。初中生物教師還可以鼓勵初中生在家中進行家庭小實驗,比如探尋植物蒸騰作用的小實驗,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小實驗等。
總而言之,生物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能夠加深初中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建立起生物知識框架,為深入學習生物做好鋪墊。生物教師還要就要不斷做好生物再學習和再創新的準備,巧妙發揮資源特點豐富生物教學形式,構建富有實效性的生物課堂形式,尊重初中生的生物認知個性,貼近他們的認知生活,使學生的生物學習得到全方面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