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偉
(河北省遷安市楊店子鎮張官營中心完全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小學音樂課程是對小學生進行美育素養培養的基本平臺,是提高感知樂理和培養音樂素養的關鍵,對促進小學生的行為素養和文化素養作用極大,因此音樂教學已經被業內行家所關注。在當下,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再學習音樂時作為主宰者出現在課堂上,從中學到規范的系統的音樂知識,更好的感知音樂之精髓,成了許多音樂教師急需處理好的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音樂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音樂課程設計理念,轉變音樂授課形式和設計思路,把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引入課堂,帶給小學生具有藝術專業感和高雅夢幻般的音樂體驗,讓小學生愿意走進音樂課程。本文結合音樂教學中的點滴做法從三個方面論述小學音樂教學的方法策略,希望能對提升小學音樂課程實施品質有所啟發。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因課程特點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豐富音樂呈現形式,發掘新媒體中的音樂數字資源,使音樂課堂的教學活動更加有生機、有活力,讓音樂教學更直觀、更、深入人心,培養小學生的樂感和注意力,提高音樂活動的參與度。在實際教學中,不論是在樂理學習還是在歌曲試唱訓練中,都可以采用這些直觀的數字音樂信息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理解音樂。比如講冀教版小學音樂《歌聲與微笑》這首歌時,音樂教師首先用媒體給小學生放配套的視頻資源,小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跟著哼唱,課堂上一下子就富有極大的音樂氛圍。當小學生對這首歌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和認識后,音樂教師通過電子課件給小學生講述樂理知識和演唱技巧等,小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讓小學生發揮音樂創造的魅力,很快就全面的掌握了所學知識,從中感受到了快樂,表達出當代青少年的意氣風發和陽光心態。整個教學過程小學生都保持高度的音樂熱情,這是傳統音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這種思路為新音樂課程改革提供了方向。
音樂教室是小學生進行聲樂、器樂學習和音樂欣賞的主要場所,是小學生音樂學習的主陣地。由于很多音樂都是通過具體的形體和語言表達出來的,單純的課堂教學讓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此時,音樂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音樂教室的陣地作用,讓學生們在這里放松身心,自如發揮,讓音樂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從本真上去理解音樂樂理、理解音樂里所包含的文化,使音樂學習更加充實,更有實效。比如講冀教版小學音樂《圓舞曲》,圓舞曲有獨特的風格特點,是典型的三拍節奏的曲子。小學生在欣賞和學習時可能會出現懵懂的地方,如果音樂教師僅僅在普通的教室授課,受到空間場地和教學設施的制約,很多內容都無法展示,嚴重限制學生對音樂認知的那份熱情。因此,音樂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到專門的音樂教室進行學習,在音樂教師里,教師先給學生播放國際優秀的圓舞曲視頻,讓小學生感受圓舞曲的魅力,并談談圓舞曲與日常見到的舞蹈有什么不同。然后音樂教師可以運用鋼琴為小學生彈奏一曲圓舞曲,小學生在一旁為教師打節拍,這樣的師生配合收到較好的效果。音樂教室有很大的舞臺和環境氛圍,學生可以發揮創意,自己創編一段圓舞曲。
音樂課堂教學時間是固定的,為了補充課堂教學時間、空間的不足,可以組建音樂社團,借助音樂社團平臺,鍛煉小學生的音樂個性,客觀系統培養學生的音樂行為素養。此外,基于學生們喜歡在舞臺上展示自己,音樂教師可以通過社團活動平臺來了解學生的可塑度,通過觀察和問詢掌握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比如講冀教版小學音樂《為口琴來伴奏》,在課堂上小學生認識了口琴,學習了口琴的基本演奏技巧,也嘗試著用口琴曲奏出一段典型的曲子。在課后,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加入到學校的口琴社團。在社團里,音樂教師給小學生準備了很多學習資源,不僅有口琴類的書籍和電子材料,還會定期邀請口琴表演藝術家到學校為小學生帶來精彩的講座,小學生在社團里陶冶了音樂情操,拓寬了音樂視野,對音樂的感情越來越深、越來越純樸。口琴社團會定期組織一些活動,如六·一文藝匯演、學校運動會、上級組織的拉練等,小學生運用口琴吹奏一曲曲動聽的樂曲,鍛煉了臨場發揮能力和藝術創造力,也為小學生的業余生活增添了樂趣和情感。因此,通過社團可以使小學生掌握更專業、更豐富的音樂信息,并逐一達成音樂教學的本真目標。
總之,小學音樂教學改革應不忘音樂發展理念初心,需要音樂教師砥礪奮進,打破固有的音樂課程設計模式,用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開發課堂、設計模式,多用新技術、新設備輔助音樂教學,利用多元化的手法激活音樂課堂,給小學生更多的音樂發展空間,并創造更多的音樂實踐活動,提升小學生的音樂行為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