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閩浙
(福建省霞浦縣崇儒溪邊小學 福建 寧德 355100)
對小學生而言,科技小論文的撰寫要涉及到許多方面,如科技類課外讀物閱讀量的多少,對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是否關注,對科技類信息、自媒體等相關傳媒是否有興趣,對專有名詞的理解運用及語言文字的組織能力等等,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寫出具備一定科研價值的科技小論文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1 科學性。科學性是科技小論文區別于其他各類體裁文章的重要特點之一,是科技小論文的關鍵元素。不具備科學性的論文是不能冠之為“科技小論文”的。
(1)內容的科學性:科技小論文的材料,應當是真實可靠的,不允許夸大或虛構;觀點應當是在經過細致的思考與研究后實事求是地提出來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測或臆斷。
(2)表達的科學性:語言應當準確、平白、邏輯嚴謹,盡量契合小學生的認知水準,萬萬不可佶屈聱牙、令人(小學生)費解。
1.2 創造性。小論文的選題、主要觀點要有自己新的發現、獨特的見解,而且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有一定的實際意義,是否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是衡量科技小論文質量的重要標準,要在科技小論文里,提出自己在觀察、調查或考察中獲得的新發現,在實驗或制作中運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動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人鉆研某種科學知識中積累的新見解,從而能給人以一定啟發的新穎觀點。
1.3 實用性。科技小論文要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運用我們學到的科學知識,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和發現的問題進行實驗、觀察、考察、調查等得出的結論,往往會給社會、給人們提出一些觀察思考的問題。比如《家鄉水流域污染情況考察》、《無害化垃圾填埋處理調察》等引起社會的重視,以便及時解決。當學生明白了這些標準,就初步確定了小論文的撰寫方向。
2.1 直接觀察。用眼睛仔細去看,它是人們對自然現象在自然發生條件下進行考察的一種基本的常用方法。如冬季來臨之時,養路工人為什么要給馬路兩旁的樹木刷上一層白色的石灰涂料呢?我們的家鄉是茶鄉,僅僅幾天之隔,為什么清明之前采摘的茶葉要比清明之后采摘的貴很多呢?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聯想我們的所學知識,我相信,學生們不難形成自己的解釋。
2.2 動手實驗。實驗方法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它比觀察更利于發揮同學們的能動性,去揭示隱藏的自然奧秘,是培養小學生核心創造力與觀察力的有效手段,學生在用眼仔細觀察的過程中,用手來實際觸摸的狀態下,其大腦思維與肢體的協調得到了有效的統一,有利于達成知識的遷移,形成自己的見解。
2.3 實地考察。考察前,必須明確考察目的,準備好必需的工具等,還要有一定的過程時間,考察過程中,一定要隨時隨地詳細地記錄。如實地考察茶葉的育苗方法,學生至少要安排一周以上的時間,進行數據的采集,做為論文撰寫的重要素材。
2.4 查閱資料。有些材料由于時間、空間或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親自去觀察、實驗、考察,這就需要查閱書刊或請教老師、家長等。如高年級學生的電學實驗部分,我們可以把簡單電路拓展到兩個開關控制一盞燈,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尋找相關資源,參考一些成熟的解決方案,并畫出電路圖,充實到論文寫作之中。
擬定好一個適當的論文題目,其實就成功一半了,但這也是個高難的環節,如何應對呢?
一是準,指的是要用精煉的文字將論文內容確切地揭示出來。如《完全花與不完全花的解剖對比實驗報告》,一看題目,就知道論述的對象和采用的方法。
二是小,切入的角度要小,指向明確,容易深入研究。如《雨季木質筷子霉變情況的實驗探究》,現象常見,取材容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易于撰寫。
三是新,題目中透露出新鮮的立意,才有閱讀價值。如《生物防治治理松樹松毛蟲病的運用與思考》,一看題目,就有閱讀的期待,并符合當地環境特征。
一篇有科研價值的科技小論文的撰寫,需要一定的技巧,個人認為應具備以下幾點:
一、圖文并茂,精美的圖片配上文字的說明,兩者相得益彰;
二、對比實驗,常態和非常態的實驗對比,對讀者富有吸引力;
三、數據分析,可以采用表格、柱形圖、折線圖等突出事物量或質的變化;
四、聯系熱點,比如垃圾分類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們可以從中探究自己感興趣的點,整理、形成科技小論文,這是很有意義的。
在學生中開展撰寫科技小論文的活動,引導他們把課內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增強了學生的科技意識,全面提高了學生科學素養,這正是科學課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