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亮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實驗小學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新課標強調“應提升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鍛煉意識、心理健康、適應能力及學習能力和諧發展[1]”。鑒于小學生初入校園,其自我約束力尚有不足,對生動、活潑的事物更感興趣,教師需貫徹快樂體育理念,加強對創新施教方式的應用,構建精彩紛呈的體育課堂,讓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民主、融洽。進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讓教學具有實效性、創造性與時代性。
所謂“快樂體育”便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來,能夠進一步掌握、理解、形成創新運動的樂趣[2]。快樂體育理念最早起源于發達國家,更加重視培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新精神,使他們具有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擁有終身鍛煉習慣。就其主要內涵而言,其強調應當突出學生的體育學習主體地位,以便于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使教學內容富有吸引力[3]。從而,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快樂實踐、積極運動,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體育能力、身體素質及道德情操。
新課改指出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應“以生為本”。在構建小學體育生本課堂中,傳統知識灌輸、動作模仿式教學不僅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使其對體育教學產生“沒勁”、“很累”的印象。長此以往,便會讓部分學生滋生消極情緒,這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為解決體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使學生對運動活動感興趣,逐漸的形成自主鍛煉意識,教師需重視對快樂體育理念的應用,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與發展的主體。
2.1 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積極應用快樂體育理念,引入多樣化教學方式,不僅能夠點燃學生的運動激情、形成鍛煉動力,也將使其感受體育教學的魅力。從而,增強他們的課堂關注力,使其積極跟隨教師的引導。例如:在人教版《籃球》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扎實掌握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使他們具有團結意識、快樂運動,教師可通過引入教學游戲的方式,使學生四人為一組,聽口令進行多人傳接球訓練。并可以小組計時賽的方式,進行組間比拼,給學生一定的練習時間。在此過程中,生生可進行經驗分享、相互糾正,使其意識到在傳球中應哪些部位發力,如何控制力道,提升他們的肢體協調性。同時,這也有助于使學生具有集體榮譽感,懂得怎樣與隊友配合。
2.2 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對快樂體育理念的應用,能夠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例如:在《支撐跳躍》中,教師可以趣味教學的方式,了解學情。進而,使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的掌握助跑、踏跳與支撐提臀分腿技術。接著,面對對身體協調性欠佳的學生,教師可施以針對性輔導,通過個性指導,使其形成小幅梯進式成長。在多元授課中,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靈活性與平衡能力。促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快樂學習,建立運動自信,使學生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并在教師的鼓勵下感受運動魅力、體味成功地喜悅。
2.3 有助于促進生生之間的互動。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快樂體育理念,將加強生生間的學習互動,使他們具有協作意識。例如:在《軟式排球》的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排成二列橫隊,讓他們先徒手進行動作模仿、熟悉。接著,可分派排球,讓學生具有球感,進行正面上手傳球體驗。在相互配合中,實現快樂學習,鞏固正面傳球、雙手墊球技術。進而,提升其力量,使他們動作更加敏捷。而在生生配合練習中,應讓他們多注意腳步移動,應進行并步法、滑步法、跨步法及交叉步等綜合練習,使其與上肢運動相結合。
2.4 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重視對快樂體育理念的應用,有助于豐富小學生的大課間活動,使他們依照自身的喜好,讓其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學生們可以在課間踢足球、跳啦啦操、參與跳繩比賽等。并且,可依照學生的年齡特點、促進體育教學的延伸,擴展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具有多重選擇。例如:可引入民間傳統體育游戲項目,讓學生跳房子、踢毽子、學習武術等等。在滲透快樂體育理念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育他們的多樣體育愛好,使其茁壯成長、擁有健康的身心。
總之,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感受運動魅力,讓他們形成終身鍛煉意識,需要教師重視對快樂體育理念的普及與應用。繼而,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他們快樂學習、自主實踐,具有良好的運動品格、體育素養與健康意識。從而,在寓教于樂中,形成新型師生關系,發揮“親其師、信其道”的作用,讓孩子從小便具有“健康第一”的意識,能夠認識到體育運動的好處,將其當做調節情緒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