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甘州區第一幼兒園
環境對人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園環境創設方面,應將其重點關注。本文結合農村幼兒園的實際特點,討論如何將農村自然資源融入到幼兒園墻面環境創設中,并體現農村自然特色,使幼兒能夠感受農村自然的美,培養其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
農村自然資源在幼兒園墻面環境設計的中應用時,需要考慮其對幼兒教育的影響,在搜集與篩選中,要圍繞“幼兒教育”“自然資源”“環境教育”等話題進行深入分析,使幼兒對鄉土資源有初步認識,了解到農村自然資源的價值。此外,在材料的搜集和篩選中,還需考慮到安全方面的問題,確保幼兒在活動期間的安全,并結合幼兒園實際,根據不同的環境創設需求,有選擇地投放和使用。
創設墻面環境的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彩繪的形式,在墻面上繪制具有農村特色的圖案或圖形組合,向學生展示農村自然資源、農村勞作、農村生活等信息,進而提升幼兒的情感認同和體悟。另一種是靈活運用農村自然資源素材,以實物的模式裝飾墻面。
1.主題圖片的墻面環境創設。首先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將搜集、篩選與整理的材料進行分組、分類,然后結合材料確定主題,比如以“豐收的季節”為主題和幼兒一起以秋天收獲的各種作物為材料,開展墻面布置活動。在這個主題活動中需家長的參與,帶領孩子去田野間,仔細觀察秋天的事物,并對感興趣的事物拍照。室外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將拍攝的照片、學生與家長的繪畫作品、手工作品等匯集起來,經過分類與整理,裝飾在幼兒園墻面上,完成“豐收的季節”為主題的墻面環境創設活動。
2.農作物展覽的墻面環境創設。還可利用幼兒園室內墻面,設計主題為“農作物展覽”主題的墻面環境創設活動,讓幼兒在課后搜集各種農作物,比如蔬菜、水果、糧食等,而且要求這些農作物必須是當地的農作物。之后幼兒園教師在墻面裝飾“農作物展覽”字樣,將學生帶來的農作物通過釘子、繩子等展覽在墻面。當墻面展示完成后,帶領幼兒完成“認識農作物”的活動,使其能夠正確認識和分辨各種農作物,并講出這些農作物的名稱、特征等。最后再次開展進一步活動,將正確墻面設計為不同的分類區,讓幼兒觀察并記憶農作物的名稱,且能區分水果、蔬菜、糧食等。
3.色彩分類的墻面環境創設?;顒娱_始前,幼兒教師先選擇一面墻壁,然后給其命名為“顏色之家”,并將墻面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對應不同的顏色。在設計好主題后,幼兒教師引導幼兒們了解并認識每種顏色,然后給幼兒布置作業,“回家后找出與顏色之家相對應的農作物”。第二天上課后,讓幼兒將自己帶來的農作物按照對應的顏色,分別放置在墻面的相應顏色區域。通過這種與墻面環境創設相結合的幼兒教學游戲,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體驗學習的樂趣,進而使幼兒在輕松、活潑、愉快的氛圍和狀態下學習。
4.樹葉、草為材料的墻面環境創設。引導學生通過秋天的落葉感知樹葉的美,并指導學生說出樹葉的名稱、顏色、大小和形狀,然后按照一定的規則布置到墻面上。在活動開始時,老師先帶領學生去室外采集各種各樣的樹葉,然后按照規則布置在“多姿多彩的落葉”展示區。之后開始引導學生學習,將采集到的樹葉分發給幼兒,讓幼兒仔細觀察,動手摸摸,教師和學生一塊認識每種樹葉的名稱,比如楊樹葉、柳樹葉、蘋果樹葉、松樹葉等。之后引導幼兒將不同的樹葉嘗試用語言描述出來。這種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使其得到手、腦、口的訓練,有利于幼兒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5.樹葉粘貼的墻面環境創設。設計主題為“樹葉粘貼”的墻面環境創設活動,引導幼兒用粘貼樹葉的方式,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簡單的作品,進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此外通過用葉子制作作品來美化墻面,也培養幼兒高尚的生活情趣。比如在活動開始時,教師先將收集來的樹葉分發給幼兒,然后演示給幼兒如何將樹葉拼成各種物品的樣子,然后粘貼到墻面上。當幼兒看到老師的演示操作后,積極性和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爭先恐后地用樹葉制作不同的作品。然后教師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老師的引導下,鼓勵幼兒大膽制作,完成學習活動。
將墻面環境創設作為一種長期性、可持續的幼兒教育活動一方面有利于節省教育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夠豐富農村幼兒園的教育形式。從墻面環境創設活動的教育效果來看,按照計劃實施的農村資源墻面環境創設主題活動,豐富了幼兒園的墻面環境,而且在墻面環境創設活動中幼兒也獲得了發展。通過墻面環境創設主題活動,促進了幼兒認知能力、審美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得到發展,幼兒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在活動中的合作能力得到加強,并且已具備了一定的利用自然資源進行墻面環境創設的能力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