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巴扎西
(西藏康馬縣嘎拉鄉中心小學 西藏 康馬 857500)
生活情境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引入一些以生活為導向的情境,從而縮短學生與知識體系的距離,減輕學生對學習困難的恐懼,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知識過于抽象,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這些都是常見的問題。因此,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必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生活情境的有效創造。
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內容的教與學,更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思維能力,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各個學科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從總體上講,小學數學教學應以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數學實踐活動的創新是當務之急。例如,在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制作一些圖形,并將其與生活中相關的、相似的對象聯系起來。在做圓圈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項目是圓的,并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踴躍回答。這樣,學生就可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再引導學生對數學與生活的結合有進一步的認識,使學生既能快樂學習,又能實現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借助實踐活動創設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創設生活情境的一種良好形式,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主體意識,促進教學合一,提高數學學習的實踐效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數學教學中的“看一看”、“摸一摸”和“數一數”等簡單的實踐活動中創設情境,而一些主題性實踐活動也可以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并進行整合,從而把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將有助于學生突破數學學習的思維障礙,實現“學中做”與“做中學”,弘揚學生的“學以致用”,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小學生來說,當代的教學基礎和教學內容將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在創造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時要與時俱進,創造具有現代性特征的生活情境,從小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小學數學的發展目標出發。
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反思和經驗。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通過學生生活體驗創設情境。例如,在一些抽象知識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直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從現實生活中汲取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生活體驗成為學生理解知識、體驗知識和應對知識的有效載體。
基于數學課程的內容特點,數學課程中存在著許多抽象而復雜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一定的思維障礙和學習困難。科學地創設生活情境,可以使相對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突破思維障礙和學習瓶頸。在許多創造生活情境的方式中,多媒體技術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和途徑,特別是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可以運用更多的視聽信息來創設情境,一方面可以使數學知識更加生動,另一方面可以使數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潛能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數學教師僅僅依靠傳統教育方法進行教學,不僅教學效率相對較低,而且知識的呈現也不夠形象和具體。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視聽材料創設情境,創作一些flash動畫、圖片、幻燈片等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問題創設一些問題情境,使學生容易對數學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并結合知識內容進行探究性學習互動,從而獲得知識,提高反思能力,解決生活問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更有效率。數學教師借助生活問題創設情境,必須從學生生活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認知能力,找出生活問題與數學情境創設的結合點,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更具吸引力。
小學數學課程知識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可以將抽象知識形象化、物化,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將課堂學習的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提高數學知識的學習效率。數學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時,要學會借助生活問題、生活體驗和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和氛圍。在創造有效的生活情境時,教師需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