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飛
(遵義市紅花崗區中等職業學校 貴州 遵義 563000)
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部分,包括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高中、中等技工學校、成人中等??茖W校、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附屬的中職學校。它為社會輸出現代化技術人員,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重要的位置[1]。工匠精神不僅是一個名詞,還是對民族傳承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1.1 “工匠精神”的概念。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精神的同時,它也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在實際的生活過程中工匠精神不僅是對工匠的要求或者具體的行為準則,工匠精神對于一個學生的為人處世也特別重要。在工匠精神中所謂敬業就是在實際的工作中藥具有職業敬畏,認知其重要性;所謂精益是一種良好的職業態度,在工作的過程中藥精益求精,提升自身的技術;專注作為一種職業精神的同時也是一門職業哲學,在工作的過程中只有專注才能做好;創新作為工匠精神的重要項目的同時也是立身之本,子啊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加速的現在,在從傳統的文化和日常的工作中汲取生存之本的同時,只有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創新才能做到“與時俱進”。
1.2 中職德育培養“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現在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求快、求穩的思想對我國的青年有著較大的影響。中職教育是現階段中國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技術人才。但是在實際的市場調查中可以發現,中職教育在進行技術教育的同時,因為學生普遍為15歲左右的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被網絡上的信息和一些社會現象所誤導。因此在中職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技術的之前,進行德育教育和職業教育成為了教學前提。工匠精神是相關職業教育的總稱。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通過德育教育來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不僅是社會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也是學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正確三觀的培養。在進行技能培養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三觀,降低學生因為其他不良信息影響而“走歪路”的發生率。
2.1 榜樣樹立,潛移默化的培養?,F階段我國中職院校的學生一般是在15歲左右的初中畢業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還處于發育狀態,因此環境和社會對其有較大的影響。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課堂舉例子的方式來向學生們針對性的介紹前輩。通過在德育課堂中樹立榜樣來潛移默化的進行“工匠精神”的教育,與此同時,榜樣的力量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列舉相關工匠的具體行為,讓學生對工匠精神有著具體的認知。例如:于雙立——從事電工工作15年,創新設計制作、研制了三角高空作業平臺、電工巡檢工具車等多項技術革新和技術發明,使賣場燈具更換和檢修巡查便捷化。2010年研制的消防噴淋頭專用“堵漏鉗”,能迅速將消防噴淋意外噴發堵住,已獲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2]。
2.2 實事求是,說明市場的需求。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很多中職的學生都是抱著在學校學習技能,將來在社會上有安身立命之本的想法。因此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市場需求去出發。向在處于懵懂期和學習期的學生們實事求是的說明“工匠精神”在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是除了技能之外的安身立命之本,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2.3 結合實踐,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中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和實踐教育存在著聯系不密切的現象,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學生雖然了解了“工匠精神”,但是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因為知識和教學的聯系不密切而產生疑惑。因此很多中職院校雖然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了教育局,但是在后期的實踐中存在問題。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職業教育應該與學生的實際實踐教育進行科學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綜上所述,“工匠精神”在實際的社會發展和民族延續過程中不是依據口號,只有真正的工匠認同“工匠精神”并于實際的工作相結合才能在實際的生產制造過程中延續真正的工匠精神。因此在中職教育的職業培養過程中要把工匠精神于實際相結合,一學生可以接受的方法進行教育,以此來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為祖國培養技術人才的同時培養真正的大國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