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薇
(福建省武夷山市實驗幼兒園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在關于幼兒的發展中提出了在幼兒教育中應該積極地利用傳統節日來向幼兒進行民族文化的滲透,讓幼兒能夠認識到文化的多樣性,激發幼兒對于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二十四節氣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今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中。而幼兒園也應該將二十四節氣作為一項重要的課程,探索出有效的開展體驗活動的策略,從而促進幼兒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其實二十四節氣作為傳統文化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幼兒教師首先需要明確這一傳統文化到底能夠教會兒童什么,能夠傳遞給幼兒哪些重要的知識。作為幼兒教師首先需要認識到二十四節氣到底是什么,對于我們的生活有著什么樣的意義。二十四節氣其實就是在中國的農歷中用來表示季節的變遷的一個特定的節令。而二十四節氣對于目前我們的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很好地預測冷暖雨雪。而二十四節氣中的每一個節氣其實都蘊含了一個非常浪漫的傳說,在這些傳說故事中包含了人和自然之間的相處之道,也蘊含豐富的哲學思想。所以可以說二十四節氣中包含了中國傳統的美好記憶和對于理想的無限的追求。在進行二十四節氣的體驗活動中要能夠從幼兒的視角和認知規律出發讓幼兒能夠深刻的體會大自然的規律,能夠了解民風民俗,能夠學會尊重大自然,能夠感受中國傳統的智慧,有效的培養幼兒形成一種健康的和積極向上的生活的態度。
2.1 調動多種感官,引導幼兒發現自然奧秘。二十四節氣基本對應了我國的十二個月份,一個月基本有兩個節氣。每個季節會對應著六個節氣。四季的變化和更迭使得自然界的氣候、氣溫還有環境發生著不斷地變化。那么大自然界的這些不斷變化的事物恰恰可以成為幼兒探索自然奧秘的重要教學內容。隨著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動物的活動會有所不同、花草樹木會有所改變,天氣也會出現一定的變化,甚至也會影響到人們日常的生活和活動。而這些其實對于幼兒階段的兒童都會產生好奇心,為此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些內容去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可以讓幼兒用眼睛去觀察、用肌膚去觸摸、用鼻子去聞也可以用耳朵去聆聽,充分并且全面的調動起幼兒的這些感官讓幼兒能夠進一步去感受二十四節氣帶來的變化。那么為了能夠讓幼兒更好的體驗和感知,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游戲活動,比如開展一個關于春日感官的活動,可以讓幼兒去到戶外放風箏,通過放風箏體驗風還有風箏放飛之間的關系等等。
2.2 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帶幼兒體驗民風民俗。其實二十四節氣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民俗文化,像是在立春的時候有的地方需要吃春卷,驚蟄需要到外面放風箏,在春分時節要去外面看桃花等等。那么作為幼兒園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活動,帶領幼兒親身參與到活動中,真正的體驗和實踐,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更好的感受二十四節氣中蘊含的民風民俗,加深幼兒對于這些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比如在立夏的時節,有的地方比較流行這一天要稱體重。那么這一天可以帶領幼兒進行稱重活動,并且讓幼兒了解到這一天稱一稱體重能夠給自己帶來福氣,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然后可以組織幼兒完成一個袋袋稱重的小游戲,自己鉆進袋子里,老師負責把幼兒拎到稱上面進行稱重,然后老師可以給幼兒送上一句祝福語,通過這樣的一個游戲活動,使得幼兒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文化。
2.3 挖掘文化藝術,提高幼兒藝術修養。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部分內容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容。其中流傳著很多的諺語、兒歌或者是古詩。那么幼兒園在開展相關的節氣活動時,要充分挖掘出節氣中這些藝術元素。讓幼兒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體會其中的藝術,能夠獲得審美能力的提升。比如節氣歌,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歌唱或者是舞蹈的方式將節氣歌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幼兒會對節氣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可以鼓勵幼兒通過畫筆把自己認為的節氣畫出來,提高幼兒的藝術修養。
總之,二十四節氣中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作為幼兒教師要挖掘二十四節氣中的有價值的內容,探索有效的體驗活動,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能夠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使得傳統文化能夠根植于每一位幼兒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