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華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 江蘇 蘇州 215000)
幼兒戶外活動在整個幼兒一日活動中占比三分之一,而幼兒的戶外體育游戲就是戶外活動的靈魂了。因此,如何在開展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時自然、巧妙地將游戲融入體育鍛煉?如何在游戲環節中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體育游戲有哪些模式可以運用在幼兒體育教學中?一系列的問題有待于我們在實施中探索和研究。體育游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有利于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挑戰性。有趣又有挑戰的體育游戲更能提升幼兒的參與熱情,為教學增加趣味性,促進幼兒團結合作、協調交往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幼兒體育,本身就是一門集體力與智慧為一體的學科,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趣味性,可以促進幼兒手腦協調發展,滲透協調性,有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
我們在設計體育活動時,為了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會將活動融進整個游戲中,增加各種障礙等環節,幼兒為了戰勝設置的障礙、“陷阱”、任務,他們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尋求同伴的幫助,去合作完成挑戰,在此過程中他們享受的是挑戰游戲帶來的快樂和身體的滿足,從而提升了幼兒對體育游戲的熱愛,培養幼兒積極向上的、樂觀生活的態度。
就如:在組織大班幼兒進行鉆爬、攀爬的體育技能活動時,我們結合幼兒對解放軍叔叔的向往心理,設計了《穿越火線》這個體育活動,每位幼兒此時都是解放軍,在教官的命令下需要去“山頂密林”處解救一個人質(洋娃娃),途中設有穿越隧道(匍匐爬),跨過壕溝(跨跳),攀越山崖(攀爬),穿過羊腸小道等等,在這樣一個情境中,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解放軍的角色,享受著角色帶來的神圣感和情節的游戲體驗,及任務難度與速度的挑戰性,又能進行技能練習,讓幼兒的體育活動充滿活力,充滿樂趣,充滿挑戰,最終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幼兒體育,寓教于樂,寓教于煉,寓教于新,需要我們老師常教嘗新,常教常新,常教常研。
無論是游戲,還是體育活動,都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連,因此,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社會認知,是有利于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游戲。
幼兒天生喜歡游戲的,我們把鍛煉身體融入游戲中,把游戲角色化,把鍛煉身體當作生活中一個游戲,一個情節,如此,幼兒穿梭于各個游戲,潛移默化地獲得了對生活的認知,社會的認知。例如小班幼兒練習走跑,鍛煉聽指令進行走、跑的能力。我們設計了《開小車》的體育游戲,情境是熱鬧的十字路口,小朋友是一輛小車,老師指揮紅綠黃燈的交替,小朋友需要了解紅綠黃燈各代表什么意思?何時需要停下小車?什么情況下可以繼續前行?有行人通過馬路小車該不該停下禮讓行人先走?什么燈亮起可以左轉彎?右轉彎?等等,活動設計中再增加一些小車加油、修理的情節,讓整個體育游戲更加逼真,就像體育課搬到了馬路上,孩子們在此游戲中不但得到了走跑的協調鍛煉,身體也得到了舒展,更是通過游戲對交通規則的認知加深了印象。
來源于生活的體育游戲,親切、直觀、形象,幼兒可以扮演多種多樣的角色身在其中,有利于幼兒獲得更多的可以親身感受的真實信息,有利于提高幼兒的體育技巧,對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再精彩的活動,都要從幼兒的發展出發,突出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幼兒生性好動,愛模仿,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因此,在幼兒的體育游戲中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到幼兒的學習興趣點,以幼兒的興趣為活動展開的切入點,設計新穎有創意、感性之中有挑戰、競技中又需要合作的體育游戲模式,讓幼兒玩在其中,煉在其中,樂在其中,盡可能地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
大班的幼兒,已初具合作意識,喜歡三三兩兩玩一些群體游戲,喜歡競賽游戲,針對幼兒該階段的發展特點,老師們就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融入一些我們本土的傳統游戲,如“兩人三足走”“荷花荷花幾月開”等等,孩子們有主見,老師也很民主,讓他們自由選擇游戲伙伴,在“兩人三足走”游戲中兩個人需要摸索,多次練習,同步進退,跨步相同,只有兩個人配合默契了,才能在后面競技環節中有把握戰勝對手。再如“荷花荷花幾月開”,老師在游戲規則上稍作修改,六人一組為一朵荷花,六朵荷花同時開放,開鎖環節就是考驗五個花瓣的團隊精神和緊密合作的契合度,每個“花瓣”是否樂意為團隊的勝利而努力鎖緊,這是需要每個幼兒使出洪荒之力,需要付出極大的力量和智慧,才能讓荷花立于不敗之地。
每個游戲都是鍛煉身體的載體。孩子們欣喜于游戲過程中的一起努力,一起探索,一起拼搏,一起戰勝對手,在一次次的挑戰中達到了鍛煉身體的效果,愉悅了身心,滿足了玩性,增進了友誼,促進了團結,開拓了智慧。
我認為一個成功的活動方案,老師的角色應該是多面的,我們應盡力站在幼兒的立場上,透過他們的行動去把握幼兒內心的想法,理解每個幼兒獨特的感受方式。
在游戲活動中,老師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引導者、司令員,還應該是富有童心的游戲伙伴。對于膽小、不愛動的幼兒,或動作笨拙的幼兒,應該鼓勵或帶著他們一起活動;對于需要幫襯的幼兒,可以進行適當地指導,并帶動他們一起挑戰;對于能力強的幼兒,獨立自主的幼兒,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難度,讓他們再“跳一跳,夠得著”,才是提高他們技能發展的階層游戲。
例如:幼兒在跨跳活動中,我們設計了《小袋鼠過河》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我們把跨跳的目標設計成寬窄不一的三條小河,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像袋鼠爸爸一樣在寬寬的小河上一躍而過,能力差的可以在比較窄的小河上跨過,而不會躊躇不前。還可以設置情境,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游戲情境中鼓勵他們多次練習、帶著他們嘗試不同寬度的小河跨跳,老師隨時提醒跨跳要點,糾正跨跳動作。此時就會有好多幼兒通過多次的嘗試練習,技能增進不少,可以向更高難度的“大河”挑戰。如此每個幼兒都能通過小河,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老師以伙伴的角色參與到游戲中來,易于幼兒接受模仿學習,增強信心。
實踐證明,將游戲融進幼兒戶外體育中,讓幼兒的戶外體育更加多元豐富,模式更加新穎有創意,幼兒更加喜歡體育,熱愛體育。
我們將緊跟教改步伐,不斷完善教學手段,開啟幼兒快樂體育,創新體育,競技體育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