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縣寺咀初級中學
如今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重視培養信息技術人才,而培養這種能力的基礎就是要具備非常好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在網絡環境下實施閱讀教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了。基于此,本文就信息技術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對網絡環境下提升閱讀教學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開展網絡閱讀教學的難處。隨著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教師們也漸漸地學會了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雖然眾多教師都希望可以通過計算機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但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教師對網絡教學依然顯得力不從心。如,很多學生閱讀都是通過在教室中的固定多媒體設備進行投影學習,那么在圖書館進行閱讀的學生就無法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學習。如果校方希望學生自主買臺計算機設備,這個想法也不實際。因此,實現構建全網絡化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是比較難的,教師們想要繼續實施小學語文在線閱讀教學更是難上加難。
2.有些教師不喜歡網絡閱讀教學。在學校中,有些年長教師由于年齡的問題不擅長使用計算機,本身也不喜歡網絡閱讀,他們更喜歡紙質閱讀,喜歡手捧書本的感覺,因此就更談不上使用網絡搜索引擎找到需要的信息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通過互聯網獲取更好的資源傳授給學生,也不能鍛煉學生進行自主網絡閱讀的能力。由此可知,具備優秀的網絡閱讀教學能力的教師是拓展小學生網絡閱讀教學的前提,有些教師的理念需要更新。
3.應合理控制學生的網絡學習時間。現在的生活是快節奏的,很多家長基本上每天都是早出晚歸,難得有時間陪伴孩子們學習。學生離開了課堂,就需要自己利用計算機查閱相關書籍。通過搜尋網絡上的學習資源,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層次會逐漸變深。而適當合理地利用網絡搜索引擎輔助閱讀學習才是正確的,但也不能事事依賴網絡提升閱讀能力,否則長期形成的習慣對學生學習是不利的。雖然在網絡環境下學習的方式是更方便了,但是與世界的接觸就會變少,所以應該合理利用網絡來學習。
1.提高教師使用網絡設備的能力。教師想要掌握在龐大的互聯網信息資源中找到自已所要的信息的能力,就必須加強練習,向計算機高手請教相關問題,也可以邀請學生一起參與座談會,互相學習切磋,共享知識。如,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這篇課文時,該文講述了黃河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放映黃河的變化視頻,引發學生的感慨,然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調動學習氣氛,提高學習興趣。此外,教師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資源和信息,還要構建自己的資源庫,以便于日后遇到相似問題可以快速解決,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2.促使教師充分利用時間。由于學校的資金限制,沒有足夠的計算機設備來實現全網絡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充分使用課前時間與課后時間,提前告知學生下堂課所涉及到的閱讀內容和書籍,促使學生能夠利用家里的電腦進行網絡搜索,完成資料的收集以及提前預習。如,下一堂課講《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預習課本知識,了解主要內容。該課重點表達的是父子之間的親情,讓學生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課堂上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模擬地震時的動畫場景,學生受到情感觸動,便會明白敬愛父母、熱愛學習的道理。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率,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3.搭建健康的網絡環境閱讀平臺。要創建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家長不僅要嚴加管束孩子,而且還要加強與教師的溝通。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文明上網,控制上網的時間以及訪問的內容,不能沉迷于網絡,畢竟小學生的自律能力比較差。教師與家長要多互動交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絡閱讀,不斷提高學生閱讀的熱情,拓展視野。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明白使用計算機是為了利用IT技術更快捷地學習知識。因此,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教育輔助手段,教師要不斷地利用計算機探索更好的教學方式,以幫助學生充分吸收課堂上的知識內容,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興趣,從而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