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縣第一小學
新課改強調,教師要將閱讀與寫作這兩部分緊密地結合起來,徹底轉變陳舊的語文教學模式。在新的語文教學觀之下,教師要貫徹落實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并且審視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尋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優化策略。
首先,在讀寫結合模式下,有些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仍舊具有一定的機械性,讀寫結合教學意識比較淡薄,對這一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不夠上心,實際操作不夠靈活。
其次,有些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教學時,不注重引導學生輸入知識,一味地讓學生進行讀寫訓練,結果仍舊沒有很好地解決學生在寫作階段知識輸出方面的問題,學生還是沒有東西可寫,也缺乏有效的寫作知識積累。
最后,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雖然注重學生對寫作知識的積累,但是在進行讀寫結合教學時,卻沒能夠找好文章中的讀寫結合點,未能在合適的教學時機開展高效的讀寫結合訓練。
1.以單元為模塊開展有效的讀寫結合訓練。小學語文教材往往以單元為模塊,每個單元設置的主題均不相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體驗也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各單元包含的課文在表達方式方面都會存在差異,對學生提出的學習要求也不同。因此,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訓練的時候,可以以單元為模塊,讓學生圍繞著某個主題進行學習,構建個性化的讀寫結合課堂。比如,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有《可貴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顆鉆石》《媽媽的賬單》這幾篇文章,其單元主題是“可貴的親情、友情”。《可貴的沉默》這篇文章主要表達的是懂得回報父母之愛、父母之恩;《她是我的朋友》則表達了友情之美。小男孩阮恒以為自己獻血就會死,但是他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依然作出了獻血的決定,這是一種將友情升華了的高尚品格,值得學生去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七顆鉆石》則表達了一種愛心;《媽媽的賬單》講述了小彼得向自己的母親索要勞動報酬,但因受到母親的啟示,懂得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進而認識到自己所作所為錯誤的故事。這些都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有效積累的寫作素材,教師可引導他們以可貴的親情或友情為題,寫一篇具有個人風格的文章,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彰顯親情與友情之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2.找好課文內容中的讀寫結合點。找到合理的讀寫結合點,可以讓學生產生以讀促寫的欲望,有利于提高讀寫結合教學的效果,尤其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本身就包含豐富的讀寫學習資源,這需要教師善于把握教學時機,找好課文中的讀寫結合點,引導學生及時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其間,讀寫結合訓練方法要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比如,仿寫、擴寫、續寫,等等。這些讀寫結合訓練方式是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對其充分地運用。比如,在《去年的樹》一課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找出合適的讀寫結合點。這篇文章采用了留白手法,而留白之處是引導學生擴寫或改寫的讀寫結合點。例如,文章中“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這一句就采用了留白手法,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樹在不見之前發生了什么?你可以將其前因與過程具體地寫出來嗎?”這時,學生就可以沿著伐木的起因和過程這個方向去擴寫。又比如,“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這一句,也采用了留白手法,教師可讓學生思考:“此時鳥兒的心里會想什么?你可以把它寫下來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實際寫作的時候,適當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以及寫作品質。
3.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拓寬自身閱讀面。拓展閱讀是促使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學習更多寫作方法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的拓展閱讀能力本身也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拓展閱讀基礎上開展讀寫結合訓練,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比如,在《少年閏土》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作者的其他一些作品,這樣,既可熟悉作者的寫作風格,又可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知識。《少年閏土》這篇文章選自魯迅先生的《故鄉》這部短篇小說,教師可引導學生整體地閱讀這部小說,然后以故鄉為題寫一篇文章,充分地運用自己在拓展閱讀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做到活學活用,切實提高自身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