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亞東,崔琛,王愛文,王楊周,王芳,李曉輝,高艷芳,吳晨棟
長治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山西長治 046000
肺炎是由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癥,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和肺部固定濕羅音。它可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內科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老年人呼吸系統功能減弱,免疫力低下,感染肺炎后容易演變成重癥肺炎,危及生命安全,需要及時治療。常規用藥方法重癥肺炎控制效果一般,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題。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方法新穎,由患者感染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進行抗生素調整,由最初階段的經驗性使用強效廣譜抗生素調整為針對性較強的窄譜抗生素[1]。降鈣素原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作為一種重要的炎癥反應標志物對于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感染病情的評估具意義重大。該研究選擇該院2019年1—6月收治的80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并均分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抗生素治療,研究組采用降階梯治療方案,對比兩組治療效果,探討老年重癥肺炎予以降階梯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及患者血清PCT水平,現報道如下。
納入該院80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入組對象,均分為兩組,每組40例。研究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 63~85 歲,平均年齡(73.8±6.2)歲;雙肺病變 15例,單肺病變25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62~87歲,平均年齡(74.1±6.4)歲;雙肺病變 16例,單肺病變 24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患者均知情。
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上經CT、細菌培養等檢查確診為重癥肺炎,病歷資料齊全;②患者簽署該研究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肺癌、肝癌、結直腸癌等腫瘤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嚴重血液系統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分裂癥等嚴重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④近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⑤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者。
常規治療對照組,采用亞胺培南(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81007,產品批號:S000786)、穩可信(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注冊證號:H20140174 產品批號:D074823)2 g/d 治療,對于存在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據肌酐清除率適當調整劑量,并維持相應的治療方法。降階梯治療方案初始治療同對照組,初始治療3 d后根據患者細菌培養的藥敏結果及時調整患者抗生素,對于缺少病原學依據的患者將抗菌藥物調整為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 (國藥準字H20044344),0.75 g的劑量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者氯化鈉注射液溶解后用統一溶媒稀釋至50~100 mL,靜脈滴注30~60 min,療程:根據病情調整,一般1周左右,6 g/d聯合注射用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173261)500 mg/d,單次靜脈內給藥,療程7~10 d,0.5 g/d進行降階梯治療。同時檢測患者血清PCT水平,通過抽取患者靜脈血經差速離心獲取血清后進行血清PCT檢測,定義無感染為PCT <0.05 ng/mL,輕度感染為 0.05 ng/mL<PCT<0.5 ng/mL,中度感染為 0.5 ng/mL<PCT<2 ng/mL, 重度感染為 2 ng/mL<PCT<10 ng/mL,嚴重感染為 PCT>10 ng/mL。
觀察兩組抗生素使用、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兩組治療效果、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定義治療1周后癥狀消失、胸片檢查結果正常為治愈;治療1周后癥狀改善明顯為顯效;癥狀有所改善,聽診肺啰音減弱為有效;癥狀體征惡化為無效。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數×100.00%。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抗生素使用時間 (9.06±2.14)d低于對照組(14.27±3.53)d(P<0.05)、機械通氣時間(4.21±1.52)d 低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7.21±1.97)d 均低于對照組(19.69±4.2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抗生素使用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s),d]Table 1 Comparison of antibiotic use time,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1 兩組抗生素使用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s),d]Table 1 Comparison of antibiotic use time,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組別 抗生素使用時間 機械通氣時間 住院時間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9.06±2.14 14.27±3.53 7.982<0.05 4.21±1.52 7.21±1.97 7.625<0.05 14.35±3.89 19.69±4.25 5.862<0.05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7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兩組治療前CRP、IL-6、IL-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治療后 CRP、IL-6、IL-8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重癥肺炎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臨床病死率高。老年人多合并較多基礎疾病,一般狀況較差,免疫力較為低下,治療起來較為棘手,同時容易并發嚴重低氧血癥、急性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增加治療難度[2]。重癥肺炎臨床主要表現為煩躁、嗜睡、低血壓、呼吸衰竭等。藥物治療、化痰、吸氧等對癥處理是臨床重要的治療方案,抗生素是治療老年重癥肺炎的最重要藥物之一,但常規方案治療效果不甚理想。細菌毒素和炎性介質釋放一旦引發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可以導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4]。臨床采取針對性措施降低老年患者重癥肺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臨床早期主要采用傳統的 “逐代升級、分別襲擊”的治療原則,但臨床應用發現由于最初選取的抗生素較難完全控制致病菌,容易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并影響后續高級別抗生素的使用效果,治療過程中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因而針對老年重癥肺炎的新的抗生素治療策略意義重大[5-6]。降階梯治療方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該研究探討老年重癥肺炎予以降階梯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及患者血清PCT水平。結果表明,研究組抗生素使用、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更優。研究組治療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72.50%(P<0.05)。兩組治療前CRP、IL-6、IL-8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 CRP、IL-6、IL-8 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這與關曉宣的研究結果類似,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9.36%(42/47)明顯高于對照72.34%(34/47)(P<0.05)。觀察組抗生素用藥、感染控制及住院時間更短 (P<0.05)。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通過采用降階梯治療法明顯地控制了患者感染癥狀,治療效果提高。細菌感染臨床細菌培養的陽性率不高,使得患者實施降階梯治療法缺乏較為可靠的依據[7-8],PCT作為一種經典的炎癥反應指標可以有效預測患者炎癥感染的程度,臨床通過動態檢測PCT水平可以為患者疾病治療現狀評估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降階梯治療法初始藥效大大增加用藥方案,采取單一、強效藥物對致病菌進行強有力的殺滅或抑制,及時地控制患者疾病病情,防止進一步發展惡化,隨后再根據細菌培養藥敏結果或結合PCT監測指標針對性地對抗生素的使用種類、使用劑量進行調整,從而發揮有效的治療目的,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減少患者經濟負擔,提高患者存活率[9-12]。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RP、IL-6、IL-8炎癥指標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CRP,IL-6,IL-8 inflamma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RP、IL-6、IL-8炎癥指標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CRP,IL-6,IL-8 inflamma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C R P(m g/L)治療前 治療后I L-6(p g/m L)治療前 治療后I L-8(p g/m L)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4 0)對照組(n=4 0)t值 P值1 1 1.0 8±8.9 7 1 1 2.1 3±8.8 9 0.0 7 0>0.0 5 4 2.4 2±4.5 7 7 6.5 1±6.9 8 7.0 5 0<0.0 5 1 7 5.2 2±1 3.2 3 1 7 6.1 1±1 3.4 6 0.1 3 0>0.0 5 1 2 2.4 3±9.6 9 1 5 3.6 1±1 1.5 5 9.2 6 0<0.0 5 1 2 4.7 5±1 1.0 6 1 2 5.4 1±1 1.4 5 0.0 8 0>0.0 5 3 4.0 9±3.1 4 9 3.2 7±7.9 6 8.3 1 0<0.0 5
綜上所述,老年重癥肺炎予以降階梯治療方案治療效果明顯,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并降低炎癥反應程度,同時配合血清PCT水平監測,及時地反饋并調整藥物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