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
盈江縣人民醫院內二科,云南盈江 679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其發病患者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率逐年遞增,臨床上,誘發該種疾病的因素眾多,即主要包含遺傳因素、長期吸煙、頻繁接觸化學物質等,另外,還需要注意呼吸道感染以及空氣污染等因素,對于患者的影響并不是短期形成的,而是在日積月累的積累下,損傷患者呼吸道,導致肺泡的通氣量出現明顯的不足,嚴重影響著患者肺部的正常換氣功能,從而誘發多種并發癥,包含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礙以及慢性心源性心臟病等并發癥,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持續下降[1-3]。臨床上,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措施有抗生素治療、吸痰治療等方式,同時還有氧療、灌洗等治療措施,治療效果顯著。同時為了提升治療效果,需要注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工作[4-5]。可采用肺功能檢查,實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標。該文從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選取4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與49名健康人群為研究對象,對肺功能檢查的重要價值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4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實驗組,其中,年齡:最大年齡的患者為80歲,年齡最小的患者為 40歲,平均年齡為(56.58±2.36)歲;性別:男性患者為32例,女性患者為17例。以49名健康人群為對照組,其中,最大年齡的研究對象為79歲,年齡最小的研究對象為 41歲,平均年齡為(56.85±2.75)歲;性別:男性研究對象為31例,女性研究對象為18例。將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運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深入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肺功能檢查;研究對象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不遵醫囑的研究對象;沙丁胺醇過敏研究對象;肝、腎等器官患有功能性障礙的研究對象;孕婦哺乳期女性研究對象;有精神認知障礙的研究對象。
所有的研究對象均行相關的肺功能檢查,采用的儀器主要為德國耶格和康訓肺功能儀。對兩組研究對象的用力肺活量進行測量,即FVC。測量第1秒用力呼氣的容積占預計值的實際數值,即FEV1%。同時要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同期功能、彌散功能以及支氣管擴張實驗等操作。患者在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進行治療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通氣功能進行檢測。支氣管擴張實驗的具體操作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陽性:患者應在滿足>12%的同時絕對值≥200 mL。對患者的彌散功能實施測量的方法為一口氣法。所檢測的指標為一氧化碳的彌散量,即DLco。
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FEV1/FVC<70%表示患者的氣流受到阻礙,此時可以判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劃分為4個等級,輕度為FEV1%≥80%;中度為50%≤FEV1%<80%;重度為30%≤FEV1%<50%;極重度為FEV1%<30%或者是FEV1%<50%伴有呼吸衰竭疾病。
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肺功能進行檢查,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支氣管擴張實驗,分析肺功能檢查結果。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FEV1%、DLco以及 FVC下降十分明顯[(60.3±4.9)、(51.6±8.4)%、(75.4±7.9)],較之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481、8.898、12.734,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肺功能指標比較研究(±s)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肺功能指標比較研究(±s)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s)
組別 FEV1% DLco(%) FVC對照組(n=49)觀察組(n=49)t值P值92.6±5.9 60.3±4.9 29.481<0.001 37.2±7.6 51.6±8.4 8.898<0.001 48.5±12.5 75.4±7.9 12.734<0.001
針對觀察組進行支氣管擴張實驗發現,觀察組陰性患者的FEV1%、DLco下降顯著,較之觀察組陽性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觀察組患者支氣管擴張實驗對比分析(±s)Table 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ronchiectasis experi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s)

表2 觀察組患者支氣管擴張實驗對比分析(±s)Table 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ronchiectasis experi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s)
組別 FEV1% DLco(%) FVC陰性患者(n=40)陽性患者(n=9)t值P值51.1±7.3 73.6±5.4 8.696<0.001 32.5±3.3 43.5±1.8 9.629<0.001 50.3±5.6 70.5±8.9 8.711<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衰弱、咳痰、咳嗽等,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易患有呼吸衰竭疾病,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肺功能檢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有著重要的作用[6]。針對疑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及時利用肺功能檢查方式對患者進行檢查,使患者可以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導致的損傷為不可逆性損傷,使得患者預后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同時誘發多系統損傷,具有較高的致死率[7]。隨著環境污染程度加重,促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重癥慢性阻塞性肺患者易合并多種并發癥,使得患者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并沒有特效藥[8]。臨床上采取肺功能檢查方式對患者的病情加以評估,以肺功能檢查結果作為治療依據,對患者疾病的治療有著重要意義[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期間,可以采取科學的手段與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診斷中,肺功能檢查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落實早診斷早治療的措施[10-11]。黎志成等在相關研究中選擇進行肺功能檢查的635例具有吸煙史及 (或)有職業性污染環境接觸史及(或)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難史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選擇76名健康者進行對照,通過檢測得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慢阻肺患者的FEV1%均明顯低于健康人 [(86.9±11.3)、(67.9±8.8)、(41.2±8.7)、(31.8±7.1)、(91.2±10.3)%]。 與該文相似,該文的數據顯示:觀察組FEV1%、DLco以及 FVC 下降十分明顯 [(60.3±4.9)、(51.6±8.4)%、(75.4±7.9)], 較之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29.481、8.898、12.734,P<0.05)。 針對觀察組進行支氣管擴張實驗發現,觀察組陰性患者的FEV1%、DLco下降顯著,較之觀察組陽性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癥狀較輕的患者無明顯癥狀,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要注重肺功能檢查在慢阻肺診療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