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傳鳳
新礦集團萊蕪中心醫院口腔科,山東濟南 271103
近兩年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醫院醫療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各類醫用材料的更新,也相應提高了醫師的治療水平。在傳統口腔治療中,往往會選擇拔除的治療方式,對患者患牙殘根進行處理,這種治療方法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疼痛感,還會對周圍健康的牙組織帶來損傷[1]。采用預成纖維樁、可塑纖維樁對患者進行口腔修復,可有效保存患者健康的牙組織,降低對其牙神經帶來的損傷,治療效果及舒適度都更高[2]。基于此,該文將以該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間的58例患者為例探討預成纖維樁或可塑纖維樁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采用分組對比法進行,研究對象為該院接受治療的58例患者,利用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預成、可塑組,其中預成組采用預成纖維樁進行口腔修復,可塑組采取可塑纖維樁進行修復。預成組有男患17例,女患12例;年齡區間為25~48歲,平均年齡為(36.52±4.24)歲。 可塑組有男患16例,女患13例;年齡區間為26~44歲,平均年齡為(35.61±3.11)歲。該實驗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家屬已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他資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女性患者不在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已了解實驗內容,自愿參與配合。②排除標準:患者有其他口腔疾病或正在接受其他口腔治療方案;患者臟器功能不全或有其他疾病感染史。
對預成組采取預成纖維樁進行口腔修復:①依照治療需要準備相應纖維根管治療材料,檢查器材規格,接下來為患者進行口腔檢查,確定其牙齒損傷情況及咀嚼、咬合能力。在測量時,將患者牙根管暴露在外,檢查并清除其損壞的牙組織,通過X線進行檢查,分析患者病情。②為患者進行口腔護理清潔,再次清除一些影響治療因子,清潔完畢后,開始進行治療。③用毛刷粘取杜拉菲勒粘結劑,在患者患處牙體、纖維樁表面、根管粘接面上進行均勻涂抹。等待一段時間至粘結劑固化完成,接下來向患者牙根尖處注入珞塞可樁核樹脂直到根管口。④進行纖維樁置入,并檢查其穩固程度,等待其完全固化后,開始修整樹脂表面,依照患者具體佩戴情況進行再次修整。另外在進行修復過程中也要嚴格監控患者癥狀變化情況,如有異常應該立即停止。
對可塑組采取可塑纖維樁進行口腔修復:①利用X線對患者口腔內部進行檢查,測量患者患處牙體尺寸。②進行根面處理及根管預備工作,為患者進行口腔清潔,處理牙槽內食物殘渣,清除患者損壞的牙組織,一邊檢查一邊清除,不要損害患者好的牙體組織。③開始治療:利用儀器確定需要的根管長度,為保證能與標記長度相匹配,在制作時要多5 mm。將制作好的纖維樁放入根道,依照患者咬合舒適度以及患者牙冠形狀進行調整。④利用光照使其固化,時間掌握在40 s上下,有利于其扇面形狀的保證。⑤利用樹脂粘合劑進行纖維樁固定,同樣進行光照固化處理,保持40 s。⑥要求患者做咬合度測試,再次去除損壞的牙體組織,進行全瓷冠試戴,依照患者咬合舒適度進行修整[3]。
臨床效果:根據臨床觀察記錄,統計患者治療效果與修復時間。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等級,其中顯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能正常咀嚼,無其他不良反應;有效為患者癥狀減輕,咀嚼功能有所改善,但在使用過程中仍有不適感;無效為患者臨床癥狀、咀嚼功能無改變。
修復滿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調查問卷,統計兩組患者修復滿意度。
并發癥發生概率:通過臨床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類型及發生概率。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預成組治療有效率為89.66%要高于可塑組65.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預成組患者的修復滿意度為93.10%高于可塑組68.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修復滿意度比較 [n(%)]Table 2 Comparison of repair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預成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90%遠低于可塑組27.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n(%)]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及不良飲食習慣的養成,導致各種牙齒類疾病頻發,不僅加強了對牙齒的損害,還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了影響,相較于傳統治療方式,口腔修復更有助于保護患者健康的牙組織,并在治療過程中不會為患者帶來強烈的疼痛感,提升了配合度[4]。而且選用纖維類牙齒修復材料,其耐磨力及自身強度都比較好,在進行口腔修復后也不會為患者造成強烈的不適感,影響其正常生活[5]。
該次研究表明,采用預成纖維樁進行牙齒修復其有效率為89.66%明顯高于采用可塑纖維樁進行修復的有效率65.52%,而且其修復滿意度也更高,并發癥發生概率為6.90%也明顯低于可塑組27.59%,說明預成纖維樁修復效果要好于可塑纖維樁修復效果。近年來牙齒疾病類型不斷增加,對牙齒的損傷速度也在不斷增快,由于牙齒類疾病在最初都沒有較為明顯的臨床癥狀,導致很多患者因意識不足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使得牙體組織被大面積破壞,必須要用根管治療、牙冠填充才能進一步避免疾病惡化,對其他健康牙齒帶來損傷。早期的殘根拔除式治療方法雖然也有治療效果,但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疼痛感較為明顯,加上當時治療技術不成熟,在治療過后會對周圍其他牙齒帶來損傷,因此逐漸被淘汰。選擇金屬根冠治療雖然也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金屬樁存在以下2個方面劣勢:①一些患者會對金屬樁中的金屬元素過敏,在接受治療后,易引發炎癥,對其產生較強的不適感,因此需要多次治療,降低治療效果;②金屬樁體出于材料自身影響,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脫落或折斷情況,從而降低治療效果,而且其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密封性較差,患者的牙體仍然會因為清潔不足而繼續被病菌感染,提升二次治療難度。另外使用金屬樁,其材料與牙齒本身差別較大,在治療過后也會出現美觀不足的問題,因此近幾年也逐漸被淘汰。纖維樁材料及其口腔修復技術都是一種新興口腔治療方式,其在治療過程中,更加注重對患者本身健康牙齒組織的保護,因此在治療之初會借助X光對患者口腔進行檢測,了解牙齒損害程度,在進行口腔清潔時,也比較注重對其正常組織的保護,這樣做無形中提高患者牙齒的穩固度,只是對其損傷部位進行替換型修復,不會因為材料問題而對患牙周邊的牙齒帶來損傷。張旭琴[6]的研究表明,使用預成纖維樁進行口腔修復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為3.33%(1/30)遠低于使用可塑纖維樁進行治療的患者,與該實驗研究結果一致。而且在選擇預成纖維樁進行治療時會用一些試劑進行酸蝕根管,有助于提高修復成功率,排除其他干擾因子,在治療過程中利用光照固化、樹脂填筑等方式都能更快完成修復步驟,減少治療時間,從而降低患者治療時的不適感,在整個治療期間除了在口腔清潔環節中,會依照患者牙齒損傷程度為其帶來一定的疼痛感外,其與治療過程都不會對患者產生強烈的疼痛感。吳俐穎[7]的研究結果表明使用預成纖維樁進行口腔修復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78.6±8.9)min 相較于可塑組 (102.1±10.5)min 用時更短,與該研究結果一致。另外在利用纖維樁進行治療,其所用的樹脂材料與患者牙齒顏色比較接近,在完成治療后不會影響美觀程度;依照患者咬合度進行纖維、樹脂修整,不但會讓牙冠看起來更加逼真,還不會影響患者正常使用與咀嚼[8]。一般在治療結束1~3 d內,患者就可以恢復正常飲食,而且樹脂材料耐磨力、耐糖、耐酸度都比較好,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即使會有磨損也不會造成大面積的牙齒損傷,對患者其他健康牙齒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采用預成纖維樁進行口腔修復,能有效提高牙齒修復效率,減輕患者治療痛苦,修復滿意度較高,且不易產生其他并發癥狀,值得在以后的臨床治療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