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琴
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東臺 224200
流產是指妊娠<28周,且胎兒體重<1 000 g兒終止妊娠。在妊娠12周之前發生的流產可稱為早期流產,而在妊娠12~28周時發生的流產則為晚期流產。流產是臨床終止妊娠的常見方式,又可分為藥物流產、人工流產兩種方式[1]。人工流產是指機械性宮腔內手術操作,流產成功率高[2-3]。但與術者臨床經驗、技術水平相關,若操作技術欠佳,則極可能造成宮頸口功能不全、子宮內口過度松弛、宮頸損傷以及子宮內膜損傷[4-5]。藥物流產則具有操作簡單、不良反應少等諸多優點,能避免宮腔操作,經濟實惠,但同樣也可能引發陰道出血、月經改變等并發癥[6-7]。鑒于此,該研究以該院2017年12月—2019年9月收治的88名初孕孕婦為研究對象,主要對人工流產與藥物流產方式終止早孕的臨床效果行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8名初孕孕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知情同意;②停經時間≤60 d;③不存在手術禁忌證;④不存在藥物應用禁忌證;⑤尿HCG陽性;⑥經超聲檢查提示為宮內妊娠。排除標準:①既往月經不規律;②宮頸存在陳舊性損傷、畸形以及瘢痕等情況;③存在凝血機制障礙;④心肝腎功能嚴重異常;⑤子宮形態異常。以孕婦意愿為依據,將其分為兩組,人工流產組共44名,患者年齡 22~48 歲,平均年齡(33.56±2.28)歲;月經停止時間 32~60 d,平均(43.28±2.18)d。 藥物流產組共 44 名,患者年齡 21~39 歲,平均年齡(28.62±2.17)歲;月經停止時間31~49 d,平均(43.23±2.12)d。 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人工流產組:術前患者禁水、禁食6 h,首次進入宮腔時,采用53.2 kPa負壓抽吸,吸出孕囊之后,降低到26.6~39.9 kPa,兩側宮角與宮底采用小號刮匙輕輕搔刮,仔細觀察宮腔是否抽吸干凈,術后患者常規口服促宮縮劑、抗生素5 d,并囑咐患者術后1個月禁止性生活。
藥物流產組:即首次給予孕婦空腹口服米非司酮(國藥準字H20073696)2片,口服1片/12 h,一共服用6片,第3天早晨將最后一片服用完,第4天清晨患者服用600 μg米索前列醇片(國藥準字 H10950003),觀察出血情況及胚囊排出情況,囑咐患者注意保持休息,避免刺激性食物與劇烈運動。
流產效果評定標準:若見完整胎囊排出或者未見胎囊排出,但經B超檢查未發現宮腔殘留,尿妊娠試驗結果為陰性,未刮宮但出血自然停止,則為完全流產;若胎囊自然排出,但因胎囊殘留,出血時間過長或者出血量過大,經B超檢查顯示宮腔內有殘留,需要行刮宮術,則為不完全流產;若未見胎囊排出,子宮繼續增大或者一直維持原狀,經B超檢查顯示依舊有胎囊存在,則為流產失敗[8-9]。
疼痛程度判定標準:若無痛,則為0度;若出現間歇痛,可不用藥,則為Ⅰ度;若出現持續疼痛感,對休息產生影響,需要服用止痛藥物,則為Ⅱ度;若出現持續疼痛,不服用止痛藥物難以得到有效緩解,則為Ⅲ度;若出現持續劇烈疼痛,且脈搏、血壓發生變化,則為Ⅳ度[10-11]。
對比兩組陰道出血時間與出血量。
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人工流產組完全流產率為97.73%,高于藥物流產組,流產失敗率為0.00%,低于藥物流產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16、4.191,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流產效果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abortion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藥物流產組Ⅱ度、Ⅲ度疼痛率分別為22.73%、6.82%,均低于人工流產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人工流產組陰道出血時間短于藥物流產組,陰道出血量少于藥物流產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陰道出血時間與出血量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vaginal bleeding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兩組陰道出血時間與出血量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vaginal bleeding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 陰道出血時間(d) 陰道出血量(mL)人工流產組(n=44)藥物流產組(n=44)t值P值4.52±1.05 10.78±2.58 14.907<0.001 25.52±5.12 58.98±6.89 25.856<0.001
近年來,意外妊娠發生率明顯提高,意外妊娠應用率較高的兩種補救方式為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12-13]。藥物流產即采用口服米非司酮與米索前列醇的方式終止早期妊娠,人工流產是指妊娠3個月之內采用人工方式終止妊娠。該研究對這兩種流產方式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探究兩種流產方式的流產效果、疼痛情況、陰道出血時間與陰道出血量。結果顯示,人工流產組完全流產率為97.73%,高于藥物流產組,流產失敗率為0.00%,低于藥物流產組 (P<0.05);藥物流產組Ⅱ度、Ⅲ度疼痛率分別為22.73%、6.82%,均低于人工流產組(P<0.05);人工流產組陰道出血時間短于藥物流產組,陰道出血量少于藥物流產組(P<0.05)。提示人工流產術流產成功率高,術后陰道出血時間短,出血量少,藥物流產給患者帶來的疼痛小。隗永宏[14]學者也經研究發現,人工流產組完全流產率為95.00%,高于藥物流產組,流產失敗率為0.00%,低于藥物流產組(P<0.05);人工流產組陰道出血時間為(4.8±2.6)d,短于藥物流產組,陰道出血量為(12±7)mL,少于藥物流產組(P<0.05),這與該研究結果高度一致。米非司酮屬于一種新型抗孕酮藥物,能結合子宮內膜中的孕激素,對孕酮進行競爭性阻滯,對孕酮活性進行抑制,進而發揮軟化宮頸、促進宮縮作用。米索前列醇則能對子宮收縮進行促進,同時也能促進孕產物排出,但若胚胎排出不全,那么依舊需要再次清宮,患者痛苦明顯增加,術后陰道出血時間長,出血量多,機體感染率也會明顯增加。人工流產負壓吸引術為常見的人工流產手術之一,主要通過負壓對宮壁向內牽拉,采用手動方式刮宮,雖然流產成功率高,但同時受負壓抽吸與機械損傷影響,也極易引發多種并發癥,給孕婦帶來的疼痛較大。
綜上所述,人工流產術流產成功率高,術后陰道出血時間短,出血量少,藥物流產給患者帶來的疼痛小,臨床可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為依據,合理選擇流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