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廣哲
長春腫瘤醫院放射科,吉林長春 130000
磁共振全身彌散成像 (whole-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是根據人體組織器官水分子擴散運動來評估組織病變的新功能技術,用于評估惡性腫瘤轉移、鑒別良惡性腫瘤、判斷腫瘤術后改變、區分腫瘤復發灶、評價腫瘤化療效果等,對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大意義[1-4]。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是一種特殊的成像技術,它與常規的磁共振平掃不同,主要是檢查人體的組織細胞器官,發現存在的病變組織,水分子的擴散運動發生偏移或者局部聚集等,如果病變組織水分子運動受限后會彌散受限,在磁共振上會顯示高信號,通過信號差異判斷組織病變部位的技術[5]。該文回顧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月該院收治外科手術病理證實的34例肺癌患者,對肺癌患者行磁共振WB-DWI檢查,探討磁共振WB-DWI在診斷肺癌淋巴結轉移及腫瘤轉移所呈現的表觀彌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定量分析淋巴結轉移中的應用價值,取得了較好的診斷效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該院收治外科手術病理證實的34例肺癌患者,其中男22例,年齡33~63歲,平均年齡(43.00±3.19)歲;女 12 例,年齡 32~63 歲,平均年齡(42.50±5.12)歲。所有參與該次實驗的患者均知情同意書,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檢查 該檢查應用體部相控陣線圈,患者檢查時取仰臥位,首先對患者頭部進行常規T1WI、T2WI平掃,彌散成像掃描時結合呼吸觸發,受檢者平靜呼吸,首先橫軸位掃描,然后進行平面回波(EPI)序列DW掃描。掃描參數如下:NEX=4,TR/TE=6 800 ms/70 ms,BW=1 500,3 mm 層厚,層間隔 1 mm,FOV=300×430 mm,128×128 矩陣。 彌散敏感因子b值取0、600 s/mm2,在不同的b值下采集不同的掃描圖像,保存記錄。
1.2.2 圖像處理及ADC值測量 所有數據處理均由該院具備多年臨床工作經驗的兩名放射科醫師進行。根據手術記錄資料、病理結果及常規MR圖像,確定肺癌原發灶、轉移淋巴結及非轉移淋巴結。首先將軸位T2WI圖像上所有淋巴結短徑 (Short-axis diameter)≥3 mm者納入該組研究,同時測量淋巴結長徑(Long-axis diam-eter)。聯合常規T1WI及T2WI圖像,使用Image An-alyzer軟件結合DWI于ADC圖上繪制肺癌原發灶、轉移及非轉移淋巴結的每一層面感興趣區而獲得病灶體積感興趣(VOI),然后通過使用Matelab軟件計算獲得ADC值。
該次研究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F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行Z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例肺癌患者接收檢測,肺癌原發灶為鱗癌16例,腺癌13例,非小細胞肺癌5例。DWI共檢出94個胸部淋巴結,其中54個為轉移性淋巴結,40個為非轉移性淋巴結,檢出率為57.45%。
轉移性淋巴結與非轉移性淋巴結最長徑、最短徑及短、長徑比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轉移性淋巴結與非轉移性淋巴結最長徑、最短徑及短、長徑比對比Table 1 The longest diameter,shortest diameter and shortlength-to-length ratio of metastatic and non-metastatic lymph nodes
肺癌原發病、轉移性淋巴結與非轉移性淋巴結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見表 2。
表2肺癌原發灶、非轉移淋巴結及轉移淋巴結ADC值對比[(±s),10-6mm2/s]Table 2 Comparison of ADC values of primary lung cancer,nonmetastatic lymph nodes and metastatic lymph nodes[(±s),10-6mm2/s]

表2肺癌原發灶、非轉移淋巴結及轉移淋巴結ADC值對比[(±s),10-6mm2/s]Table 2 Comparison of ADC values of primary lung cancer,nonmetastatic lymph nodes and metastatic lymph nodes[(±s),10-6mm2/s]
分類ADC肺癌原發灶非轉移淋巴結轉移淋巴結F值P值894.28±162.92 902.19±173.24 871.13±193.28 1.02 0.56
肺癌是指由于遺傳、環境、吸煙、壓力刺激等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的肺部原發性腫瘤[6]。近年來,肺癌的發生率逐年增高,生活壓力增加,吸煙者越來越多,吸煙是引發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該國對于肺癌及肺癌轉移灶的早期篩查越來越重視,能夠在早期準確診斷肺癌給廣大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過去傳統核磁共振成像對于早期肺癌及肺癌轉移灶的診斷存在局限性,對于一些組織細微病變檢測存在模糊,往往會延誤病情,影響治療,甚至危及生命,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隨著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疾病監測系統的發展,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成為新發展的功能成像技術,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通過測定待測組織器官中水分子的彌散運動,根據運動形成的圖像判斷不同細胞結構、組織器官結構密度,密度高的部位水分子運動受限制,以達到明確轉移灶的目的,為進一步檢查診斷提供了依據,具有無創性、無輻射的優點[7]。該文通過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檢測肺癌轉移灶,結果顯示DWI共檢出94個胸部淋巴結,其中54個為轉移性淋巴結,40個為非轉移性淋巴結,檢出率為57.45%。與馬文娟[8]DWI共檢出47個胸部淋巴結,其中28個為轉移性淋巴結,19個為非轉移性淋巴結,檢出率為59.57%的檢測結果一致,說明結果可靠。通過比較轉移性淋巴結與非轉移性淋巴結最長徑、最短徑及短、長徑比之間的差異以及肺癌原發病、轉移性淋巴結與非轉移性淋巴結之間ADC值分析進一步分析確定轉移灶,但該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研究缺陷,樣該數量較少、方法局限等因素對結果產生差異性。進一步研究需要擴大樣該量,同時優化檢測方法手段。
綜上所述,彌散加權成像越來越受到臨床及影像醫生的重視,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病變的檢出中具有重要價值,尤其對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磁共振DWI對肺癌淋巴結轉移的顯示具有明顯優勢,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彌散加權成像對診斷肺癌淋巴結轉移準確率很高,具有很大的臨床實用價值,但也存在一定缺陷,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發展,以便在病變定性中體現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