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濱人民醫(yī)院(300280)張弢
在外科,傳統(tǒng)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患者會有多種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較為緩慢的切口愈合速度,對患者術后病情恢復造成了不良影響[1]。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臨床具有較高的應用率,具有微創(chuàng)性,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促進患者痛苦的減輕,具有較小的手術切口、較高的美觀度,極易為患者所接受[2]。但是,手術醫(yī)師操作水平、護理配合均對手術效果造成了直接影響[3]。為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更好的手術室護理,從而使患者順利完成手術,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統(tǒng)計分析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手術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500例的臨床資料,探討了手術室護理路徑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手術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500例,依據(jù)手術室護理方法分為護理路徑組(n=250)和常規(guī)護理組(n=250)兩組。護理路徑組患者中男性130例(52.0%),女性120例(48.0%),年齡25~65歲,平均(45.5±7.2)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4~10d,平均(7.1±1.2)d。在年齡分布情況方面,25~45歲120例(48.0%),46~65歲130例(52.0%);在疾病類型方面,膽囊結石110例(44.0%),膽囊息肉80例(32.0%),慢性膽囊炎30例(12.0%),急性膽囊炎30例(12.0%)。在疾病程度方面,一般140例(56.0%),急性110例(44.0%)。常規(guī)護理組患者中男性140例(56.0%),女性110例(44.0%),年齡25~65歲,平均(46.2±7.6)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5~10d,平均(7.6±1.4)d。在年齡分布情況方面,25~45歲110例(44.0%),46~65歲140例(56.0%);在疾病類型方面,膽囊結石100例(40.0%),膽囊息肉70例(28.0%),慢性膽囊炎40例(16.0%),急性膽囊炎40例(16.0%)。在疾病程度方面,一般130例(52.0%),急性120例(48.0%)。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
附表 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附表 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住院時間(d)護理路徑組(n=250) 47.7±7.5 35.6±5.9 24.3±4.2 0.8±0.2 4.1±1.2常規(guī)護理組(n=250) 59.0±9.7 47.6±7.5 28.7±4.6 1.4±0.4 5.1±1.2 t 6.965 4.541 3.365 3.306 3.300 P<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首次活動時間(d)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有手術適應癥;②均具有正常的智力或精神;③均具有正常的肝腎功能;排除標準:①有手術禁忌癥;②中轉開腹;③術后有嚴重并發(fā)癥。
1.3 方法
1.3.1 常規(guī)護理組 術前訪視患者,向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積極疏導患者心理,將相關物品提前準備出來。術中觀察與記錄患者病情、巡回力度進行強化,為患者保暖。
1.3.2 護理路徑組 ①將手術室護理路徑專業(yè)小組成立起來。組長為護士長,其一方面對外科臨床醫(yī)師的建議與意見進行聽從,另一方面和高年資護士一起將手術室護理路徑方案制定出來,統(tǒng)一培訓小組成員;②手術室護理路徑方案。術前訪視患者,向患者介紹手術環(huán)境、手術配合等,對其不良情緒進行緩解。必要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并將術前準備工作做好。認真檢查與檢測手術儀器與器械、康復儀,使其良好的性能得到有效保證。術中和手術醫(yī)師有效配合,幫助患者取合適體位,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有效傳遞儀器與器械,第一時間匯報并處理異常情況。術后對手術器械等用物進行清點,將病理標本保存下來,向病理科輸送檢查。將患者管道固定下來,幫助患者整理衣物,向麻醉恢復室運送患者。
1.4 觀察指標 ①手術相關指標;②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③手術室安全隱患事件發(fā)生情況。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護理路徑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顯著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首次活動時間顯著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在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護理路徑組為4.0%(10/250),常規(guī)護理組為16.0%(40/250),前者顯著低于后者(P<0.05)。
2.3 兩組患者的手術室安全隱患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在手術室安全隱患事件發(fā)生率方面,護理路徑組為0,常規(guī)護理組為12.0%(30/250),前者顯著低于后者(P<0.05)。
由于飲食習慣的改變,國人罹患膽石癥的比率逐年上升。雖有很多治療的方式,但復發(fā)率較高,病患不同程度地受到此種病痛的折磨。一般而言,若無特別禁忌,膽石癥的治療仍以手術將膽囊切除為主。其手術方式可分為剖腹膽囊摘除術及腹腔鏡膽囊摘除手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應用腹腔鏡技術進行膽囊切除,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對比,有微創(chuàng)、美觀、恢復快的優(yōu)點,住院時間也短,主要通過臍部開口,開1cm左右的觀察孔,探查完膽囊后,再置入1~2個操作孔,進行切除膽囊,膽囊由觀察孔引出,避免腹壁出現(xiàn)8~10cm的切口,只是留下大約0.5~1cm的手術疤痕。臨床護理路徑的對象為某種手術、診斷或疾病,在臨床較為常用,臨床護理人員在將護理服務提供給患者的過程中嚴格依據(jù)護理路徑表,具有更為合理、規(guī)范的護理措施,能夠對患者病程進展進行有效控制,提升護理工作的計劃性、預見性。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手術室護理路徑能夠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效改善。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路徑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常規(guī)護理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顯著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首次活動時間顯著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在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護理路徑組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在手術室安全隱患事件發(fā)生率方面,護理路徑組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路徑較常規(guī)護理更能有效提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手術室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