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縵
短視化效應,往往是基于內部控制人對短期公司市場價值虛增和短期資金變現的要求,而形成的公司經營策略。而險企加強合規風險意識的聲音,往往無法透過高層,傳遞給形同虛設的董事會和實際控制人,故實際形成了非業內人的實際控制人對合規經營的蔑視,釀成治理風險
2020年8月28日,銀保監會在監管系統內印發了《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打出銀行、保險的三年公司治理組合拳,將銀行、保險的公司治理質量提高從整體規劃落實到具體細節中。對面臨新發展機遇的保險行業而言,只有加強風險防控意識,筑牢防火墻,才能在規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紅利身后的噪音
疫情期間,大量線下作業公司因隔離措施,被線上作業公司大量擠出市場。特別是銀行業和保險業面向大眾的作為負債端的產品,迎來了互聯網紅利,線上遠程銷售、運營的網銷渠道業績迅速增長。不過,在業務爆發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不和諧的市場噪音,引發外部市場“看不清”。
據眾安在線公開信息披露 (6060.HK),其作為一家僅擁有互聯網渠道的財險公司,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所獲得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總額約為人民幣96.03億元,同比增長11.39%,在疫情期間增長率驚人。而同時期保持傳統作業方式的人保財險,增長率僅為4.4%。此外,僅具有銷售屬性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也異軍突起,成為疫情期間保險增長的生力軍,如水滴保險,憑借疫情期間的業務增長利好,成功登上胡潤2020全球榜。
與此同時,8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網站發布的《關于2020年第二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中指出,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保險消費投訴33732件,同比增長26.86%。眾安在線的投訴量位列財產保險公司前三名。此外,億元保費投訴量前三名的財險、壽險公司,也皆具有互聯網基因。騰訊新聞曾統計2019年全年,互聯網保險增長率較三年前增長不過50%,但客戶投訴率較三年前竟激增了9倍。除廣泛意義上的銷售誤導、捆綁銷售等市場亂象,今年下半年迎來的互聯網大檢查中,監管又穿透式地對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網絡互助平臺進行了違規信息披露。9月銀保監會一篇名為《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的研究文章,提到了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的“非持牌經營”,認為其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淀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跑路風險不僅會對水滴、信美互助等公司不具有內部信息優勢的中小股東存在投資風險,還會對廣大曾通過這些平臺被獲取有效身份信息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領取”了保險的用戶產生巨大的保險產品持有風險。
長期致命的“虛假繁榮”
9月中旬,據財聯社報道,銀保監會下發關于保險資金運用違規問題和風險自查有關情況的通報中,點名23家保險機構自查報告存在未按時提交以及遺漏問題,集中體現為股東行為失范和管理層被實際控制人激進的投資策略裹挾下的資金運營問題。比方說,個別保險公司控股股東通過操控股東大會或董事會、設立投資顧問委員會等方式,繞開“三會一層”,違法違規干預保險資金運用工作。74家保險公司未按監管要求設立首席投資官,9家保險資管公司獨立董事設置不符合監管要求。4家財產險公司未設置保險資產管理部門。4家保險公司未開展資金運用內部稽核,或未對資金運用內控情況開展外部審計。此外,在投資操作層面,6家保險公司在不具備相應投資管理能力情況下,直接開展不動產或金融產品投資,個別公司境外投資品種超出監管規定范圍,涉及金額462.18億元。26家保險機構未將包括銀行存款在內的各項投資資產全部實行第三方托管。個別保險公司存量內保外貸業務在擔保主體、資金用途、杠桿比例等方面不符合監管要求,涉及金額444.19億元。這些在短時間內,都會通過規模化的新單業務增長展現出“虛假繁榮”的景象,而中長期上,將嚴重虧空公司償付能力。
監管調查中更有甚者,個別保險公司股東違規開展資金關聯交易,9家公司關聯交易投資規模和比例不符合監管要求,4家保險公司將保險資金通過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股權投資基金、非保險類子公司等渠道違規流入關聯方涉及金額28.66億元。個別保險公司以公司銀行存款為境外子公司提供擔保,違規為關聯方提供質押融資或擔保,涉及金額338.11億元。此外有5家保險公司項目資金被關聯方在合同約定用途以外使用,本金及收益未進行及時確認和清收,涉及金額61.4億元。3家保險公司購買的關聯方不動產等資產長期未辦理過戶,涉及資產權屬不清情況下支付關聯方款項金額17.22億元。此外,在對保險資管產品的監管中發現,為保險公司規避關聯交易監管提供便利,仍有存量通道業務存在違規行為,涉及金額340億元。在上述監管檢查中,由于股東隱蔽的掏空行為,涉及金額高達1350億元。數額如此巨大,已極大程度上構成了對金融正常管理秩序的擾亂,并提升資金運行系統的復雜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爆發可能。
高質量發展的“防火墻”
上述諸多亂象的產生,與內部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激進策略下的治理失范甚至違規不無關聯。
銀保監會的三年公司治理方針指出,近年來,部分機構考核機制存在明顯的短視化傾向,薪酬分配過于向業務部門傾斜,高管人員薪酬與其承擔的風險責任不夠匹配,薪酬形式過于單一,中長期激勵不足,不利于機構的可持續發展。調查中也發現,由于銀行、保險面對大眾的產品往往是公司的負債端,一味追求當期規模保費的增長率,擴大業務部門薪酬分配比例,會增加公司的償付風險,并對公司中長期業務品質和穩健經營產生巨大壓力。而這種短視化效應,往往是基于內部控制人對短期公司市場價值虛增和短期資金變現的要求,而形成的公司經營策略。由于大量的銀行及保險業內人士集中在內部運營和作業層面,作為利益相關者和公司內部員工,呼吁停止短視效應,加強合規風險意識的聲音無法透過高層,傳遞給形同虛設的董事會和實際控制人,故實際形成的非業內人的實際控制人對合規經營的蔑視,就造成監管在文件中指出的“部分機構存在董事不敢、不能、不愿履職,高管層履職越位、缺位、錯位,監事會監督功能發揮不足等問題”。
鮮花和利劍兩崢嶸,對于保險的行業利好和投資賽道不斷拓寬的同時,更需加強風險防控意識,筑牢“防火墻”。特別是疫情加速了人們對健康等保障的認知,加速各家保險公司線上化進程,將保險銷售從線下趕到線上的趨勢日益明顯。擁有互聯網品牌優勢、線上化運營、服務等經驗的互聯網平臺保險在疫情過后,擁有了絕對的先發優勢。由于保險資金側重于中長期投資,利用長期穩定的保險資金可有效維持資本市場穩定,有助于緩解經濟波動對實體企業融資的影響。
而在筆者與南京大學金融系林輝教授的交流中,林輝教授表示:“基于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之前公司金融常用的固定資產定價模型已無法適應目前輕資產、具有互聯網屬性的企業資產定價。”這意味著,切實提升公司治理質效,從實踐上講,是確保公司內部信息的真實、效率披露的必要手段,而公司內部信息的有效披露則是外部投資人能夠客觀真實地對公司進行合理定價的基礎。
和訊網有評論指出,新的戰事已經打響,新一輪的商戰定要在合規、穩健、永續經營的基礎上,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引導保險資管機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范金融風險,使得行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