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澤縣新華鎮牛場小學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普及,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聯系也更加緊密。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文本、圖片、音頻等素材進行整合,不僅使教學資源更加豐富,而且課堂的容量和趣味性也大大提升,從而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提供有利支持,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當前教學需求,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打造高效生動的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可以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學習,將會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技術,若在語文教學中恰當使用就能為教學改革與優化提供助力和支持,教師依托計算機設備,對數據、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素材進行整合和處理,用信息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可以給學生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影像與聲音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學,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所學知識,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快樂。此外,用課件來呈現教學內容也節約了板書時間,讓教師可以有時間和精力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1.豐富教學資源。信息技術依托網絡,能給我們帶來包括圖片、文字、影像等多元化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能有效地充實小學語文課堂。這些多元化的資源類型,可以滿足課堂教學的不同需求,能夠更好地助力于小學生語文學習[1]。
如,在課本上,由于篇幅的原因,一篇課文可能只有一兩張插圖,但是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多搜集一些圖片,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以統編教材《草原》為例,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草原的風景美、人情美、風俗美,可讓學生通過網絡收集大量草原的圖片、歌曲、視頻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分享,更好地在學生的腦海里建立一個立體的、生動的草原場景,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2.提升教學趣味性。小學語文學科包括大量的理論知識,如果采用傳統口述的教學方式,小學生往往會感到枯燥無味,而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將原本靜態的語文知識,以直觀、動態、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不僅能為小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而且還能助力于教學情景的創設,提升課堂趣味性,使小學生更加喜歡學習語文。
3.創新教學方法。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為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有效助力。在過去,教師一般都是采用黑板、粉筆等教學工具,課堂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知識,教師往往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學習個性的生成。而信息技術的融入,能夠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更好地營造課堂教學氛圍,也可以幫助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小組學習、合作探究、互動學習等教學法的作用和優勢,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也正是因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才使得各種新型教學方法得到了教師的青睞。
4.負面影響。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雖然有很多益處,但也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講解。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同時結合傳統教學手段,從而形成更加完整、更加現代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全面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如果信息技術使用不當或者濫用,也會給教學帶來負面的影響,信息技術呈現比較快,學生就容易“走馬觀花”,不利于學生深入思考。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使用信息技術的方式,以及使用的度和量,在恰當的時機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而不能讓信息技術主宰語文課堂教學。
通過如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語文教學趣味性,而且還能夠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手段,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大大提升小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1.信息技術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也是小學生開展各項學習活動的前提,小學是豐富學生語言體系,增加語言詞匯積累的重要時期,此時,科學、高效地開展識字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掌握語言文字,并促進其語言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但是,由于小學生剛剛系統化地接觸漢字學習,識字量的增加,會大大增加小學生學習漢字的難度。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制作課件,將動畫、圖片、文字進行有機整合,將很多結構復雜、內涵豐富的漢字,以動態、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會大大地提升漢字教學的趣味性,進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漢字,也能提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如,《胖乎乎的小手》一課的識字教學,課上,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組織學生進行猜字游戲以及情景創設,可以提升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因為漢字是象形文字,教師可通過漢字的變形演示視頻,來演示某個漢字的來歷,幫助小學生直觀地認識和感受生字的含義,為小學生積累漢字提供支持。
識字教學中,教師先用信息技術課件出示“我會認”“我會寫”的生字詞,PPT同時出現讀音與詞組,學生通過觀看大屏幕,對其中紅色標記的生字進行認讀。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生識字、用字,引發學生對固有知識以及生活經驗的聯想,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漢字。在展示了生活中的漢字之后,教師再逐一引領學生進行組詞,并解釋詞語意思,以此保障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和學習效果。
2.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通過閱讀,能夠培養小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以及語感,同時也有利于小學生積累詞匯,為其聽說與寫作奠定基礎[2]。但是,由于閱讀教學的范圍廣泛,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容易受到時間、空間的影響,學生的閱讀內容有限,無法有效落實閱讀教學目標,而且,單一、枯燥的閱讀形式也不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閱讀范圍得到拓展,實現課上閱讀與課后閱讀的有效整合。教師結合課本閱讀內容與閱讀教學目標,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更多閱讀材料,在微信、QQ平臺定期推送給學生,小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就可以完成閱讀,實現自身寫作技巧、語言詞匯的積累。
另外,信息技術生動、直觀,可以將文本內容以直觀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尤其是在教師創設教學情景時運用信息技術,則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通過動態的畫面,以及富有情趣的聲音,能夠從多個方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閱讀[3]。
比如:《草蟲的村落》閱讀教學中,針對“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它們的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边@一句,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引領學生分析語句、詞匯,引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學生對當時草莖細密的樣子,以及村子建造的形態,有了更加真切的認識和感受。接著,教師再利用信息技術播放視頻,“鏡頭中,出現一大片草地,隨著鏡頭的下移,草地變得越來越大,最后變得如同森林一樣,細密的草莖變成了大樹,無數的大樹組成了茂密的森林,螞蟻們在這樣的森林中穿行,畫面美輪美奐、生動真實?!睂W生通過觀看這樣的視頻,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悟才更加深刻,也會因此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畫面感,并從中感受到美的享受。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給學生搭建了通往想象的橋梁,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突破了重難點,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3.信息技術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缺乏生活閱歷以及寫作經驗,導致學生在作文中往往無話可寫,缺乏寫作素材是小學生作文生硬、枯燥等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了能夠更好地奠定學生寫作基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圖片、音樂、文字、視頻等素材,打破時間、空間的寫作限制,從而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除了課文之外的人和事,最終實現擴大學生寫作視野的目的。
通過信息技術搜集素材,可充實學生的寫作資料庫,這樣學生在寫作中就會文思如泉涌,作文不僅內容充實,也會更具真情實感。比如:以“科技”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由于很多小學生對科技的內涵理解并不深刻,并且由于小學生缺乏近距離接觸“科技”的經歷,在寫作中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進行創作?;诖?,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課前搜集與人類生活、學習相關的科技產品,如智能手機、機器人、計算機等,引領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受科技帶來的改變。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圖片、文字等,講述科技為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從而豐富學生對科技的認知,進而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4]。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就不會出現無話可寫和滿肚子的話說不出的情況了,經過長期的訓練,作文不再成為語文教學中的短板。
總之,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讓信息技術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識字、認字,而且還能夠優化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環節,為小學生營造更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最終全面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為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