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晨清
(廣西天峨縣八臘瑤族鄉中心校 廣西 河池 547302)
在山區農村小學教育開展過程中,由于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問題,導致其教學質量與城市教學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語文學科來說,為了增進學生對基礎文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改善目前的教學狀況以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關鍵的。語文教學不僅是語言教學,其中還蘊含著民族文化,時代特色等眾多方面的內容,具有典范性、生命性,教師應致力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為了提升山區農村小學教學質量,在師資方面應當提高標準與要求,作為一名教師,也要提高自我要求,養成終身學習的理念。在進入學校教學后,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教學能力等多個方面,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對于一名語文教師來說,首先要具備極強的語文專業素養,了解語言文字的發展、文章寫作、閱讀鑒賞等眾多方面的專業知識,保證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講解準確而全面的語文學科內容。為了確保教學質量,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從備課、授課、評課等多個環節入手,保證自身的能力能夠達到教學的相關要求。由于教師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開展教學活動,如何利用課余時間來提升自我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充分利用教學時間與其他有經驗的教師進行交流,提升自我,還要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技能培訓,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
隨著教育均衡理念的提出,農村教學日益向城市教學看齊,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二者的差距越來越小,在農村小學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實際教學情況以及地區差異,教師應當充分整合教學資源,將之應用到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在教學語文課程內容時,教材知識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互聯網來搜集眾多課外教學資源,將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相結合,既提升學生對于課內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結合山區自身的特色,教師還可以將校本課程中部分內容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深化學生的認識和了解。教學來源于生活,教學資源也來自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還要將生活化內容應用到與之相關的語文知識教學中。
很多山區農村教師認為教學主要是向學生講解教材知識,沒有更新先進的教學理念,這種方式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雖然山區環境比較封閉,但山區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較以前有所改變,教師應當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以此來達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目的。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不應以教材上的字詞、文章教學為主,教師還要通過必要的拓展性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面。經常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閱讀活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會有所提升,其知識面也會有很大的拓展,在教學形式方面,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向學生講解學生理解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將翻轉課堂等眾多新型的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是教學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原則。考慮到大部分山區兒童是留守兒童的這一實際情況,教師尤其要關注兒童的心理發展,在設計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針對具體的語文學科知識,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特點,使教學難度符合學生實際情況,除此之外,還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入相關的情感教育內容,讓學生了解正確的道德傾向,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除此之外,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還是學生生活的引路人。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往往缺少父母的關愛,而留守兒童又在山區農村學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語文教師不僅要將語文知識教學作為教學目標,還要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下時間與學生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角色之一,與學生之間存在緊密聯系,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完成知識學習的重要途徑。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在學校學習期間掌握必要的學科知識,增進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提高身的要求。結合山區農村小學教學實際情況,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還要關注兒童的心理特點,不斷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從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