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水萍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實驗小學 福建 明溪 365200)
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前,應該利用一些資源讓學生完成預習,應該鼓勵他們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產生“質疑”后帶著問題參與課堂活動,一邊積極思考一邊形成記憶,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預習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每個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各項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更加高效,基礎教育改革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下面,筆者憑借多年實踐經驗,對小學生語文預習能力的有效培養闡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提出多個適合不同學生思考的問題,優化設計教學方案,主動詢問他們:“想知道什么?”、“容易遇到哪些問題?”、“會不自信嗎?”等,有針對性推進著指導工作,學生預習后可以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相關問題,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遠比傳統模式下直接灌輸的效果好得多,既遵循了他們自然的認知規律,又體現出了語文教學的創新特色,一舉數得[1]。比如,在教學《一分鐘》一課的內容前,我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思維水平、興趣愛好,提出了這樣三個問題。(1)一分鐘很短,一分鐘可以干些什么?(2)你懂得“分秒必爭”的道理嗎?(3)你平時怎樣要求自己?會珍惜時間嗎?…學生給出了不同的回答,此時的語文思維比較活躍,我布置了預習任務:帶著以上問題閱讀課文,通過理解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講清楚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課堂成為了學生的課堂,教師不再主導著學生學習,預習有效性的不斷提升,將促進孩子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在剛剛開學的時候,我給學生們布置了預習作業,且作業內容比較簡單,十分符合他們自然的認知規律。然而,學生預習的效果卻很差,應付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因為什么呢?其實是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導致的,而且完成作業不夠自信,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主預習的熱情[2]。當我發現了學生預習不積極、作業不主動等情況后,馬上進行了預習方法的優化,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1)認真地閱讀課文,動手標畫出生字生詞;(2)大聲朗讀課文后,給每個自然段標序號;(3)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解決,并且做好準備,上課后嘗試用自己的話復述一遍課文;(4)可以搜集課外閱讀的資料,必須檢查已經完成了的作業任務,切忌“馬虎”和“應付”。嚴格按照以上要求,學生再完成預習作業,不僅預習方法的掌握越發熟練,就連預習的自信心也有了很明顯的提高。預習步入正軌,學生個性發展,課堂教學非常地高效化,弊端現狀的改善出來了令人驚喜的效果。
為了提升小學語文預習的有效性,也為了深入挖掘到學生們的智慧潛能,教師需要開展預習成果的驗收工作[3]。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生的創造潛能會在預習成果中體現出來,他們完成預習任務必然融入個人思考,教師觀察、比較、啟發、鼓勵,學生們即可建立認真的學習態度,更加重視今后的預習質量,努力奮斗后成為不可多得的棟梁之才。比如,講授《觀潮》這篇課文前,學生可從網絡中搜集相關的資料,圖片或者視頻,可以根據教師的引導,想象出錢塘江大潮雄偉的、壯觀的景象。教師則扮演著“監督者”的角色,觀察不同學生的預習表現,贊揚或者鼓勵,批評或者評價。充分激發了小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預習活動的開展就有意義,預習成果的點評規范了學生的學習行為,整體教學質量會有更大程度的提升。
總而言之,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絕不強制學生按照自己的指令完成學習的任務,預習指導中堅持的是以生為本和因材施教原則,確保師生關系和諧,學生預習熱情高漲。優秀的語文教師更在意學生們預習興趣的培養,預習成果的評價,當學生成為了課堂的真正主人,小學語文教育事業就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目標。以上方法的介紹并不全面,希望其他教師作出補充,共同為了小學生的有效預習而努力,最終開啟素質教育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