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桂
(安徽省霍山縣新城小學 安徽 六安 237200)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具有內容新穎、短小、省時等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引入微課教學模式。與此同時,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把語文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以便于學生的理解與內化。實踐證明,微課教學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兒童的認知特征,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
多媒體技術具有集視聽說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教學優勢,教師可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精心設計微課,將動畫、視頻、圖片及音樂等多種形式設計到微課中,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將語文每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呈現出來,同時可在微課中精心設計,指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前預習,以整體把握新課內容,提前學習并思考新課中的教學重難點,以此促進高效教學。如在《曹沖稱象》的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他們更善于通過形象思維理解和思考知識,對于文中稱象的三個步驟,教師可自行設計制作或從網絡上下載,以動畫的形式將每一個步驟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再對每個步驟進行詳解,使學生通過微課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曹沖稱象的思路和原理。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也能使學生認知到曹沖的機智和聰慧,可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高效預習。
我們知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結合學生的已有的知識與生活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隨著微課技術的出現,為閱讀教學提供了可能。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讀懂文章的深層含義,就利用微課技術來呈現課文內容,從而讓課文內容清晰的呈現給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課文內容,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時,雖然作者把黃山奇石描寫的惟妙惟肖,但是小學生們沒有去過黃山,僅憑靜態的語言文字還無法讓學生對黃山奇石產生深刻的內心體驗,更不能激起他們對黃山奇石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教學中就利用微課視頻來播放關于黃山的紀錄片。這樣,就把黃山奇石的壯麗景象清晰的展現在課堂上。學生們在觀看著視頻的過程中,能結合課文的語言敘述展開思維的想象,從而體會到作者筆下黃山奇石的壯美。教學實踐證明,微課技術的運用不僅讓學生對黃山奇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讓語文課堂變得多姿多彩。所以,微課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所以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小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小學語文老師要與時俱進,積極地運用微課教學模式,利用網絡資源不斷地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很多老師對于新興的教學模式不是很熟悉,在課堂中很少使用微課教學,但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為了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堂教學知識,語文老師也要積極地學習微課教學模式,以及微課課件的制作,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讓小學生們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
教學《樹》這一課時,這一課介紹的都是樹木,但是這些樹木學生們大部分都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就把微課課件打開,讓學生們通過課件中各個植物的圖片,去感受一下課文的意思。當學生們看到了木棉的樣子,以及生長環境,都覺得非常有趣,桂花樹開滿金黃色的花朵,學生們仿佛問到了香味一般歡呼著。小學生平時對植物沒有太多關注,而且課文中很多種樹木都是平時很少見的植物,所以如果沒有微課模式,我運用語言去給學生描述樹木的模樣和形態,是非常無趣的,也沒辦法讓學生們感受到植物的真實樣子。學生們從課文中讀到了植物的描寫文字,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再結合微課課件,把文字直接轉化成生動的植物形象,對于學生理解和記憶這篇課文有很大的幫助。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設計中,教師需兼顧教學目標及課文中的重難點,以及教學設計。為有效呈現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需針對知識點做好每個環節的設計,并保證各環節的銜接與過渡,備課需要占用教師大量精力。借助微課,教師可在教學設計中融入關于課文整體、系統性的內在思維,并隨時針對學生需求進一步精細化教學設計。另外,在設計微課時,教師需用高度精煉、準確的語言對教學重難點進行表述,在表達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整合及設計,促進學生全面、系統地領會教學內容。還可在設計微課設計獨立的知識點,便于學生揚長避短、查缺補漏,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也逐漸走進了各個領域中,其中微課教學模式運用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