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山西長治 046000)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近些年大部分大專院校逐步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造。在此背景下,大專體育教學中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也逐漸增多。大專體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對大專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身體素質及體育技能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1]。而目前大多數大專院校體育課程對信息技術及設備的應用并不全面,如對網絡平臺重視不夠等。
近些年,信息技術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重視,各院校也逐步開展了本校的信息化環境建設,但是這些信息化環境建設主要范圍是室內。因此,要建設信息化體育課程,就需要大專院校針對體育課程建設信息化教學環境。
體育課程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應當從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入手,硬件是指各種能夠增強體育課程信息化的教學設備,軟件是指網絡平臺及體育器械設備聯網。信息化體育課程中,體育課程包括線上、線下兩個方面[2]。首先,線上課程主要是以慕課、微課為主,開設線上課程可以節約課堂時間,并解決教師示范動作難以顧全全體學生的問題,且這些線上視頻也可用于課堂教學,但也需要學校建設相應的硬件。比如,學校可以在足球場等線下教學主要場所中建設室外電子屏幕,使體育教師在線下實踐課堂中播放慕課、微課,以此提升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其次,大專院校還應當重視體育器械、場地的聯網工作,即在各體育器械及體育場地周圍設立打卡、簽到設備,將這些設備與學生的手機、校園卡綁定。如此,大專院校能夠極大提升校內體育設施的信息化程度,為體育教學及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再次,大專院校還應當建設軟件環境,即重視網絡平臺的建設,基于校園網建設體育專區,為體育教學資源的傳播分享提供基礎環境。最后,網絡平臺還應當與硬件聯網綁定,并在此基礎上設置各類體育運動榜單,營造校園運動風潮。
在建設信息化體育環境之后,大專院校還應當建設體育信息化課程模型,以便最大程度地發揮信息技術及線上體育教育資源的價值。在信息化課程模型中,大專院校可以從教學、宣傳、交流3個方面入手,使體育課程能夠全面覆蓋學生的體育生活。
教學是指建設線上教學專區,即大專院校基于網絡平臺劃分專區,在該區內依據體育項目分類,要求體育教師將本校制作的線上體育教學資源分門別類地上傳到該區域中。并且,大專院校還應當將教學資源與學生校園網賬號相聯系,增強對學生使用線上資源的監控程度[3]。這一區域內的線上體育教學資源包括微課、慕課、PPT、Word等形式,體育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線上教學資源優化理論教學或者實踐教學。比如,體育教師可以用微課視頻增強運動技術教學質量,或者是利用慕課開展體育健康理論知識教學。宣傳是指社會體育宣傳專區,即展現社會上新興或者是熱門的體育項目,并嘗試推廣宣傳非遺體育項目。在這一專區,體育教師將趣味性較強、體育教學價值較大的體育項目制作成各類宣傳視頻,供學生觀看,并通過學生的反饋意見拓展課程教學內容。除網絡教學平臺外,體育教師還需要與校園其他官方宣傳渠道進行合作,比如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共建陽光運動氛圍。交流是指互動交流專區,該專區既可以融合在另外兩個專區中,也可以與其他學科交流專區并列。即大專院校建設校園交流專區,然后分成各個學科,如此能夠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好地幫助體育教師進行課程改革。
在完成信息化環境與課程模型的建設之后,大專院校還應當組織教師設計信息化教學模式,以便充分發揮教學環境及教學課程模型的價值[4]。結合前文內容,大專院校應當借助信息化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育選修課程,并要求教師將體育教學由課堂拓展至學生的日常生活與鍛煉中。
如前文所述,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豐富的線上教育資源。在此基礎上,教師便需要利用這些資源建設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比如,教師可以將翻轉課堂、自主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引入到體育教學中。以太極拳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制作三類微課視頻。第一類為介紹太極拳具有的保養身體價值理論分析視頻,這一視頻從保健、鍛煉等角度出發,并融入專業的知識,能夠使學生了解學習太極的作用。第二類視頻為完整介紹太極演示流程的視頻,這一視頻應當選擇具有審美價值的片源,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類視頻為太極教學的拆分視頻,教師應當將太極的教學內容分成多個微視頻,然后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中,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通過這三類視頻,教師能夠輔助學生做好課前的準備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更多時間與教師互動。在課堂上,教師同樣需要充分利用建設好的信息化教學設備,組織開展小組自主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教學視頻的輔助下,以合作的方式進行鍛煉[5]。在學生鍛煉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差異化教學理念,對不同的學生個體實施差異性的指導、目標設立,以此提升教學質量。總體而言,教師應當合理應用建設完畢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以此建設高效率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目前,高校的課程考核制度主要是以期末考核為主,而體育課程也是如此,最重要的考核為體質檢測、期末考核,這樣的考核只能起到終結性檢測的效果,并不能對學生起到足夠的督促作用,也并不能推動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養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體育教師應當建設體育信息化評價體系,將原本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體系轉變為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并重的評價體系。
體育鍛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體育信息化評價體系也需要覆蓋在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確定一些基礎的體育檢測項目,例如男生的1000m長跑、引體向上等,并定期進行體育檢測[6]。比如,體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個星期自主測試體質檢測的項目,將自測成績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中。然后,體育教師在每月最后一個星期的體育課上進行一次體質項目檢測,然后將學生每次檢測的成績上傳到網絡平臺中。通過應用這兩種評價方式,體育教師可以將評價覆蓋學生的學習生活,了解學生的實際鍛煉習慣與成長速度。在此基礎上,體育教師為學生設計針對性的鍛煉計劃及任務,以此督促學生堅持鍛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體育教師還可以將學生觀看線上教育資源作為評價的一部分,鼓勵學生積極自學。總體而言,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線上、線下的學習過程進行統計評分,并按月、周發送給學生,以此鼓勵學生勤加鍛煉,提升身體素質。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大專體育教學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大專院校可以從教學環境、課程模型、評價體系3個方面進行信息化建設,以便推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的創新。如此,體育教師可以有效地觀測學生實際的體育學習效果,為學生設計差異性的教學內容,以達到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提升線上、線下教學質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