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業余軍事體育學校 吉林四平 136000)
心率通常用脈搏率來測量,操作簡單易行。重要的是能夠研究體育鍛煉的強度和適當的生理負荷,并評估體育鍛煉或體育鍛煉的數量。一般來說,脈沖的頻率與人體的負荷成正比。負載越大,脈沖頻率越快。因此,運動的量可以通過測量基本心率和運動后的即時心率來反映。如果被測者的基本心率穩定或逐漸下降,說明功能狀態良好,能適應運動量。如果心率波動較大超出大范圍正常現象,而沒有持續下降,應是由于運動功能失?;蜻\動量安排不當、負荷過重所致。在運動練習中,運動10 "后的即時心率可以用來表示運動過程中相應時間的心率。一定范圍內,每次輸出量隨心率的加快而增多,而每分輸出量則下降。但對運動員來說,絕大多的訓練中,適合的強度可由運動員的心率來決定,即運動心率必須達到其最高,特別對短跑運動員來說,用測定脈搏的方法來了解訓練中心率變化,對掌握運動量、運動強度不但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且簡便易行。
在體育教育和訓練中,每一個動作的完成都由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控制。中樞神經系統活動本身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控制運動??刂七\動首先來自本體感受器的反饋。如果運動的速度、力、幅度和方向已被調整和控制,例如,在比賽中,完成某一動作技術后,中樞神經系統不斷地從反饋過程中獲取動作力的大小、方向、速度等信息,并經過分析和對比,綜合做出與之相應的反應。同時,反動作技能在運動過程中也有強化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大腦皮層對各種刺激進行分析和綜合,可以使正確的動作得到相應的強化,并能夠準確、迅速地掌握動作。動作經過多次的重復即會定型,出現自動化現象,但錯誤動作多次重復,也會建立錯誤的動力定型。一旦錯誤的動力定型建立,改起來比學新動作還困難,這不僅影響動作掌握的速度,而且還影響以后動作技術的發展。所以在教學與訓練中,一旦發生錯誤動作,應及時加以糾正。糾正錯誤的動作本質上是大腦皮層的消退抑制。通過正或負反饋強化正確的動作,消退錯誤的動作,以達到提高動作質量的目的。
體育教學效果如何,有時在某些情況下,取決于方式方法的正確使用,綜合分析運動動作的形成,查找不協調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學會控制各種負載的輸出信息,并可以在各種反饋信息輸出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總結經驗,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學水平。
人的運動量達到一定程度,往往會產生疲勞,這時就需要休息。疲勞是指工作能力逐漸下降,是為防止體力衰竭,機體所產生的種種自我保護反應。產生疲勞現象的原因是人體神經系統對缺氧和分泌物堆積極為敏感,加之能源物質被大量消耗和內臟器官功能下降,所以腦細胞指揮協調工作的能力不斷降低,人的疲勞也隨之而產生。研究證明,疲勞完全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訓練后的中度疲勞表明訓練效果更好,產生明顯的過量恢復效果也更有利于促進運動后的恢復過程。過量是一種規律,在運動過程中組織會消耗殆盡,在停止運動后會有一段時間放松,然后暫時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最后波動地恢復到原來的水平。這種規律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一定的范圍內,運動量大,運動過程中組織內的物質消耗多,隨之而來的超量恢復的效果會明顯。根據這一規律,在運動訓練中,大運動量的訓練,可以作為提高人體機能的有效途徑。但在大運動量的訓練中,需要采取分階段增加負荷的方式,這樣可以達到良好的運動效果,如果返回到原始水平,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會使運動效果提升不穩定,很難提高機體水平,不能達到訓練計劃的水平,更會導致身體功能下降,感到疲勞。過度疲勞與生理性疲勞是有本質區別的?!安粍诓痪殹?,但過度疲勞是在訓練中應該避免的。為了防止過度疲勞,應適當調整運動量的大小,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恢復性治療原則,注意體能訓練與恢復性訓練的結合,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系統,使其營養能夠跟上訓練的需要,建立合理膳食監督,及時預防發現可能的過度疲勞。綜上所述,只有了解疲勞和超量恢復的原因,才可能使運動訓練工作做到有的放失,才能經常不斷地提高運動員的技術水平。
自我監督是鍛煉的過程,往往要對自己身體的生理變化進行觀察,并記錄結果。用自我監督的方式指導日常的運動和比賽,以增強體質,預防損傷。如身體狀況能否適應每次鍛煉的運動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以自我感覺為依據。自我監督大體包括兩個部分,即“自我感覺”和“客觀檢查”。自我感覺法主要通過運動后的身體反應來觀察身體功能的正常和異常現象。然后針對這些現象采取相應的措施或有針對性的調整。
自我感覺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運動的刺激。一般來說,經常訓練的人應該是高度興奮、精力充沛的。如果鍛煉太多,會呈現出虛弱、缺乏活力、疲勞等狀態。
(2)身體反應。如果肌肉酸痛無力,休息后可以消失,表示運動量合適,如果休息后仍然覺得乏力、頭痛、頭暈等,這表明運動過量。
(3)情緒。如果心情愉快,愿意參加鍛煉,則表示運動量適中,反之,如果對鍛煉感到冷漠、疲憊,則表示運動量過大。
(4)睡眠。運動量適度,入睡較好,早晨起來時精神好。如出現入睡困難、睡不醒,而且早上起床后頭仍然昏昏沉沉等情況,就需要調整運動量。
(5)食欲。運動量適度,食欲良好。反之,食欲不佳,甚至厭食。
客觀檢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量脈搏。通過脈搏來測定運動量大小。
(2)量體重。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體重應基本保持正常。如出現較大幅度降體重現象,說明運動量過大。
(3)觀察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如果成績逐漸提高或保持在較高水平,說明身體狀態良好,運動量更合適。如果訓練效果下降,運動協調性受損,則可能處于早期過度訓練的狀態,需要加強訓練。另外,胸圍、呼吸差、肺活量、血壓、肌力等,要做到心中有數或基本了解。簡而言之,在教學和訓練中,教師應該理解人體運動機能活動變化規律的影響,并根據生理學的原理,根據學生不同的體育基礎、年齡、性別、鍛煉和訓練水平,組織教學和科學訓練,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