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四川省德陽市黃許職業中專學校 四川 德陽 618000)
中職職業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也作為提高社會人才的主要輸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的重要基礎。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也在提升,高素質的中職人才對社會、企業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多。所以,作為技術型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中職教育學校必須嚴格要求教學,在教學過程當中將職業素質教育貫徹到每個教學環節當中。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語文的包容性,把職業道德素養的教學帶入在語文教學當中,積極引導學生養成高尚的職業道德,提高職業綜合素質。
不論在什么工作當中,都要求工作者具備著良好的職業道德。就我們國家而言,進行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社會以及企業提供技術性人才。中職學校作為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從事社會生產與社會服務方面工作為主,從此可見,對于中職學生教育中帶入職業道德的教育很有必要。因為這些工作類型都需要工作者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所以教師們在教學過程當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職業,這樣對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就順其自然。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們可以從語文基礎知識入手,來貫徹職業道德素養教育。
例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選取一些有關職業道德的優秀散文來給學生閱讀。在閱讀的同時,教師們要讓學生明確中職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品質。對中職學生而言,因為中考的失利,從學習上而言是比不上過線的其他中考生,所以中職學生不論從學習態度、習慣、基礎上都比較欠缺,教師們要直觀的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和明確他們的目標,讓學生反省的同時不能喪失動力。利用語文的包容性,發掘語文知識當中的優秀道德素養文章來進行教學,通過平常的基本知識學習來慢慢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識。而且,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必須從多方面入手,從學生的思想作風、愛崗敬業以及學生的個人品德全方面入手,貫徹中職語文教育的始終。此外,對中職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嚴格要求,也積極影響著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提高綜合素質,發展成為高素質人才。對中職學生而言,擁有了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很好的去適應學習就業知識,掌握新的技術能力。所以,教師們要積極的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貫徹職業道德素養的要求,培養學生成為語文基礎知識厚實,技術能力強、應變能力高的綜合素質人才。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中考的失利會成為自己發展過程中一直的教訓。中職學生因為學習基礎弱,學習態度不端正,使得學生都是抱著無奈被動的心態在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能高嗎?職業素質的教育能有效的進行。所以,就語文教師而言,教師們要以身作則通過自身來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幫助學生改善學習上不好的習慣。中職學校一般都是以住校學習為主,這也將促使這些學生把不好的生活習慣展現出來。比如:遲到早退、抽煙飲酒、通宵上網,而且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批評,這些都是學生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導致的,對于中職教師而言也是非常具備教學難度的。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要幫助學生從新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教師們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對教學的嚴謹不放棄來影響學生們。同時,要把班級獎罰制度規定的板上釘釘,讓學生明白錯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也要積極的鼓勵學生去改變自我,把鼓勵放到首位,讓學生們去嘗到成功的甜頭,這樣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會被慢慢激發出來。規矩是死的,但是規矩也是人定,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與學生溝通,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去教育他們,幫助學生去解決一些日常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在學習當中。而且多與學生溝通,可以讓學生和教師之前越來越親近,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們的負責,以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提高學習動力。在日常的教學當中,要引導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以此來改變學生在學習中養成的不好習慣,最終使得學生個人素質滿足對社會人才的要求。
對職業素質的培養就當然少不了實踐的參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們要鼓勵學生勇于創新,表現自我,以讓學生通過最自己的推銷,使得學生可以在日后的工作當中可以更好的生存,教師們可以多去模擬求職訓練,讓學生不斷的發掘自己的不足,增加求職經驗,來完善自身,提高職業素質。
在平凡的中職語文教學當中,本文從育人、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實踐以及語文基礎教學等方面,粗淺的做出一些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對學生職業素質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是多變的,但是教師們要選擇合適學生的教學策略,分析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來制定教學策略,為企業、社會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術人才,也幫助學生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面向更廣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