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祖峰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我國營地教育起步較晚。2004年初國家體育總局建設一批青少年運動營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正式提出“青少年戶外體育營地”的建設。2016年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提出,青少年使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人群,普及青少年體育健身活動。其明文規定:“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全校性的運動會;有條件的,可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遠足、野營、體育夏(冬)令營等活動;基層文化體育組織、學校、家庭應加強合作,支持和引導學生參加校外活動[1]。”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青少年體育運動營地建設呈現出方興未艾的態勢。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是青少年體育運動營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實現營地四季運營發展,培養青少年冰雪運動技能,助力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重任。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雖然建設相對滯后,但是發展潛力比較厚重,前景比較樂觀。
北京2022年冬奧會成功申辦使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獲得了一次寶貴的機會。在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感召下,全社會掀起了體驗冰雪運動、參與冰雪運動和欣賞冰雪運動的熱潮。如“冰雪運動進校園”接棒“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成為校園開展冰雪運動的主要推動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參與冰雪運動的群體人數逐漸增加,冰雪運動的需求與日俱增,冰雪運動巨大的消費前景和市場需求使得冰雪運動旅游度假企業開始在營銷中打造“營地產品”。部分冰雪運動的經營者借助資本市場開始以自營或者共建的方式建設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
在我國青少年體育運動營地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冬季營地建設一直是短板,導致營地出現“旺季”與“淡季”的差異。如何實現青少年體育營地全季化發展,補齊冬季營地建設與經營的短板勢在必行。冬令營,成為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教育的核心產品。借助科技的力量實現了冰雪運動四季化發展的模式,反季節冰雪運動教學又使冰雪運動營地在冬季以外的其它季節中有了用武之地。
吉林省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建設分為三種形式,即自建、共建和營地類產品。首先,自建是指冰雪運動場館或社會力量自己投入資本進行營地的建設,如7號營地、D7營地和山湖營等。其次,共建是指社會力量聯合冰雪運動場館共同進行營地的建設。社會力量負責冰雪運動營地的市場方面的工作,冰雪運動場館負責營地的運轉方面的工作。最后,營地類產品是指冰雪運動場館的營銷部門為大眾提供與營地教育相似的產品類型,如松花湖滑雪場和北大湖滑雪場在2017年就開始營地類產品的推廣工作。但是,無論何種冰雪運動營地建設樣態均與客源和營地資源緊密結合,不可分割。
吉林省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的產品樣態分為幾種類型,即學校冰雪運動課程、課余冰雪運動訓練和營期活動和研學研修。首先,學校冰雪運動課程和課余冰雪運動訓練。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是通過購買服務和公開課的方式來介入“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之中進而承擔部分學校冰雪運動課程。學校冰雪運動課程既包括校內冰雪運動替代課、冰雪運動反季課,還包括校外冰雪運動季節體驗課。其中,校內的冰雪運動課程一般情況是按照學校教學計劃執行,校外冰雪運動課程則是在集中時間、集中地點完成的教學任務。課余冰雪運動訓練就是冰雪運動營地為有繼續提高冰雪運動技能需求的青少年提供的訓練課程模式,為我國冰雪運動競技人才的培養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其次,營期活動主要是指利用青少年學生的假期開展的冬令營、夏令營的活動。營期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冰雪運動技能的學習,兼顧有生活技能、管理技巧、溝通能力、領導素養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往往在畢營儀式上還會有團隊組合的才藝表演或者是匯報演出等節目。最后,研學研修活動與營期活動類似也是集中時間開展的一種類型的活動。研學研修活動的內容比較豐富,主要是提高營員的認知水平、感受文化氛圍、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技巧、提升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伴有相應技能的學習的復合型的營地產品。“旅游+研學”“行進中的學習革命”等形式也是研學研修活動中比較主要的模式。
吉林省冰雪運動營地在冰雪運動專業的場地、器材和營地指導教師兩個方面全力為所有營員打造安全專業的運動環境。一方面,冰雪運動需要特殊的場地與器材,如冰場、雪場、冰刀、雪鞋、雪杖、雪板、頭盔、雪服、風鏡等。冰雪運動為了保障營地教學場地安全,每天都會澆冰和壓雪,且教學場地相對獨立和封閉。同時,場地還會設置安全防護網、安全氣墊、防護木墻等設施,避免了教學場地風險;冰雪運動營地會準備適合于學生的器材,指導學生調節器材固定器的強度,避免運動器材風險;冰雪營地較為完善的醫療救護的應急措施能夠避免醫療救援風險。另一方面,冰雪營地在師資力量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各營地每年都會組織指導員的技能與資質培訓與鑒定,強化師資力量的儲備。營地教師會根據教學對象和營地條件來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即包含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速度滑冰、冰球等冰雪運動技術教學內容,又包含雪和戰、雪圈、冰滑梯等冰雪娛樂內容。加之營地師資教學經驗非常豐富,在規避運動風險的基礎上會提升營地的冰雪運動課程的教學質量。
打造特色的冰雪運動營地產品,培育優秀的冰雪運動營地文化,提升冰雪運動營地教育質量是吉林省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苦練內功,日臻完善發展的必由之路。吉林省冰雪運動營地所提供的營地產品需要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即從顧客的角度來考量,營地產品不可替代性;從同行業的角度來考量,營地產品不可模仿性。否則,所有營地均是同質類型的產品,營地的核心競爭力不足,導致營地發展缺乏后勁。資源消費向文化消費轉型是消費發展趨勢。所以,從冰雪運動營地物理環境、人文環境、行為方式、道德修養等方面培養優秀的冰雪運動營地文化,能夠發揮文化在傳承美德、規訓行為、提高修養等方面不可替代的效用。冰雪運動營地所組織的活動在本質上就是實現教育的一種形式,仍然要起到培養人和塑造人的教育效果。所以,冰雪運動營地所組織的各種類型的活動一定不能流于活動的形式和活動的程序,而是應該針對目標營員客戶的特點進行定制化的活動設計,突出營地“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強化體驗的真實性和感受性,強化高峰體驗的觸動性和震撼性,強化分享總結的實效性,強化良好習慣的養成性,真正踐行營地教育“做中學”的教學理念。
吉林省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的發展不能脫離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同時,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通過頂層設計的方式來推廣實施的各項活動也需要冰雪運動營地的協助才能提升活動的效果。北京2022年冬奧會申辦成功伊始,我國政府陸續出臺各種利好政策來推動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助力“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實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民眾參與冰雪運動的需求持續高漲。但是,冰雪運動的專業性和季節性的特點又導致冰雪運動的供給側十分薄弱,冰雪運動供需矛盾十分明顯。而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就能為解決這種供需矛盾提供一種方案。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通過送課進校園、進企業和進社區等方式形成了共生單元和共生界面;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通過營地授課、研學研修、組織競賽等方式形成了共生模式。同時,政府通過政府采購、購買服務、建立基地等方式不斷深化共生的環境,使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和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在互惠共生中發展成為一種可能。
吉林省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在發展中還要注意強化與其它教育機構和滑雪場館、滑冰場館之間的協作,形成互利共贏的發展新路徑。一方面,可以通過產品單元的形式與其它教育機構進行合作,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學生來到冰雪運動營地參加營地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加強與滑雪場館、滑冰場館之間的合作。既可以成為滑雪(冰)學校的外援力量,在場館旺季的時候承擔部分教學任務,還可以借助場館經營的力度來拓展自己的客戶資源。同時,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在發展過程中不能把注意力僅放置在青少年身上,還應該多關注家長群體,研發適宜家長群體參加的課程使家長和孩子獲得同樣的學習冰雪運動的機會,潛移默化中擴展營地教育的受眾群體。
吉林省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是在冬奧引擎中獲得生發的契機,是在頂層設計主導下社會冰雪運動發展中獲得發展的基礎,特別是在“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活動中承擔著重要的任務。所以,吉林省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地在今后的發展中一定要加強自身建設、強化與政府的協同、建立與其它教育機構和滑雪場館、滑冰場館合作,保障吉林省青少年冰雪運動營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