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浩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素養是繼勞動力市場以資歷取向和能力取向為評價標準后發展而成的,現在大多數企業招聘人才時對準入員工的職業素養尤為看重,所以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員工的職業素養以及綜合素養的形成需要經過長期潛移默化的發展才能形成。所以,高職院校加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能夠對大學生在后期的職業發展中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學校通過把培養好的人才輸送到企業和社會,使學校的名譽和口碑得到提高,為學校的可持續的發展做出貢獻。體育活動是學生素養形成的基礎,只有自身身體健康才能夠培養其他方面的技能,才能在將來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下,現代年輕人的身體亞健康狀態越來越嚴重,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有一些慢性病,比如:頸椎病、掉頭發、腎虛等等。因此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是當前教育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高職學生剛剛進入大學生的學習狀態,普遍存在愛睡懶覺、逃課、愛點外賣、不愛運動和懶惰的習性和特點。昏昏欲睡,交頭接耳則是他們課堂上的常態,沒有特殊情況絕不出宿舍門一步是他們課下的常態。如果繼續下去,那么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的素質就會越來越差,不僅自身文化素養不夠高,而且自身的健康素質也會持續下降,如此惡性循環,會導致人口素質的降低。那么在這種形式下,則不能采用與傳統一樣的教育方式,把體育課程放在教學的重點才是當今教育發展的潮流[1]。
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學生接受到的教育都是針對文化素質的教育,無論是書本知識的傳授還是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都是對學生學科素質的培養。當學生進入大學,就要對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這就要求不僅在思想上還要在身體上進行鍛煉和發展。隨著國家對人口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么高職院校作為為國家輸送人才的地方,自然也要加強學生素質的要求,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所以要改變單單進行文化素質的培養,更加注重身體素質的培養,只有加強身體素質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發展。
大多數高職院校進行體育理論教育基本都采用語言傳授法,對學生進行說教,往往其他的課程也是語言講授,這會讓學生產生一種疲憊和厭惡的心理,從而達不到教學的效果,也達不到傳授知識的效果。很多高職院校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就壓縮了學生的體育課程,就算進行體育課程也僅僅是用語言講授的方式進行,忽略了學生的運動性和參與感。較為單一的方式也讓學生逐漸失去了對體育的興趣,那么在課下自然也不會加強體育鍛煉,這就導致了學生素質下降的惡性循環[2]。
一些教師自己本身都對體育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為了完成學校給予的教學任務,在其他的課程中強行加入一些體育的元素,不僅沒有達到培養體育素質的效果,而且還破壞了其他課程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步伐,反而起到了反向的效果,甚至會讓一些學生對其他的課程產生厭惡的心理。
大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教育職責就是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認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綜合素質培養都不在自己負責的范圍之內,提高身體素質,提升身體素養屬于體育課程的任務,更不在自己的責任之中,理所當然的認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自己無關。這樣不單單是教師體育意識的薄弱,更是教師觀念的薄弱,不把自己的職責放在教育育人,僅僅放在傳授知識,這樣就會導致觀念的偏差,容易出現思想政治問題。
在追求經濟的外部環境中,任何事情、任何行為的產生和發展都是利益的促使,這就導致了,學校在進行教育時,只培養能夠讓外來人員看見的方面,而內在素質的提升不在教育的范圍之內,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素質自然下降。
進入大學之后,男生女生都開始對自己的外表形象進行尤其的注意,開始對“美”“漂亮”“帥”“氣質”“魅力”這樣的字眼越來越看重,減肥、鍛煉這樣的詞語也就成了他們口中的家常便飯。但是由于學生對一些科學的鍛煉方法以及體育專業知識的不了解,經常導致一些體育事故的發生,扭傷、骨折、韌帶拉傷也成了學校重點關注的體育事故。所以高職院校及時的開展體育課程,教授專業的體育知識和自我保護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順應時代不斷發展的要求[3]。
任何體育項目其宗旨都是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當前人們應順應國家的發展、時代的要求,大力發展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大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加強大學生對體質健康的認識,養成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自己的身體素養,擁有健康的身體。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體質素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高職院校通過對學生進行體質素養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形成一種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自覺進行鍛煉的自我意識,最終的效果就是強身健體、增強體質。
在國家的大方針策略中,重點強調以人為本,那么教育的發展更要把學生作為發展中心,只有以學生為中心才能真正做到為學生的將來發展。了解不同學生的特點,性格,以及喜歡和適應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知道他們所需要的教學方式,再加上信息化的助攻將會讓教學更加的輕松和簡單。
當今社會,手機、平板基本上人手一個,有了這些的存在,電視劇、動漫、游戲,充斥著職業學校學生的生活,他們每天的生活中不外乎微博熱搜、網易云、朋友圈,也恰恰因為他們的存在,學習和文化對他們來說就像是惡魔,打擾他們追劇的日程。了解了這些的存在,那就有了入手的方面,在體育教學的教案制作中可以引入他們關注的熱點,把學習的內容與時事發展聯系起來[4]。
運用信息化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散學生思維。善于利用視頻和圖片進行課堂授課,制作學生感興趣的課堂內容課件,講知識點融合起來,找一些思考性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鍛煉發散的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授課的效率和教學的有效性。
要認識到加強體育素質是國家的方針政策,要順應國家的發展,而不是與國家站在對立面,走與國家相反的路,這樣不僅得不到支持,更重要的是走不通也走不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正確認識體育課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人,要兼顧到德、智、體、美、勞的方方面面,那么高職院校教師應該自覺加深對體育素質培養理解,完善自己內在的教學思想及教學理念,從而促進自己的教學能力,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功能[5]。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追不上知識的更新速度。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改革創新”的手段,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線上線下結合,學習與生活結合,創造出新的符合現代學生的教育方式。
作為一個教師,只有自己擁有足夠高的文化素養和政治素養才能夠以身作則,能夠用自己的行為和實踐來感化學生的行為和認知,高職院校中一些教師的素養不過關,在課堂上不僅沒有傳播應該講解的題圖理論,更向學生傳播一些不正確的理論和知識。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有關體育理論的培訓,不能準確且深入地理解體育課堂的內容和意義,體育素質理論在腦海里不成體系。
學生素質的提升與祖國的強大密不可分。在大學體育逐漸邁向更高臺階的同時,通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各科對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在學生、教師、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更多的元素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體現和融入,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巨大進步,也是我國學校教學改革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在高職院校核心素養的教育下,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更好的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支持。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能夠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中起到促進作用,學校通過把培養好的人才輸送到企業和社會的同時也使學校的名譽和口碑得到提高。體育活動是學生素養形成的基礎,只有自身身體素質合格,才能夠培養其他方面的素質,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