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甲喜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董志鎮吳莊小學 甘肅 慶陽 745000)
復式教學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年級放在一個班中,由一個教師共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本年級的學習任務,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農村小規模學校每個班的人數較少,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會浪費教學資源,出現教學效率低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采用一動一靜復式教學模式,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創新農村小學規模學校小學語文教學,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學習能力的培養,形成良好的復式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農村出現了小規模學校,它們存在教學教師資源浪費、年級多,人數少、課程難以完全開展、教學模式陳舊等問題,無法適應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推進。針對這些問題,農村小規模學校應采用復式教學模式,通過一動一靜來增加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活力,促進農村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一動一靜復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更能把握教學節奏,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能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法,在合作活動中掌握教學知識,形成獨立思考、互幫互助的學習意識。其次,一動一靜復式教學模式突出了語文知識間的聯系,能發揮以大幫小、以小促大的教學效果,增強語文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使學生在教學中開闊視野,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突出了農村小規模教學的優勢。
2.1 培養自學意識,提高語文能力。復式教學與傳統教學區別最大的地方就是教師獨立教學的時間縮短,為學生留出了自主發展的空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精心安排自主學習的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上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能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教授自主學習的方法,充分利用課上教學之間來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例如二年級和五年級的復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村居》《四時田園雜興》放在一起教學,這兩首都是田園類的古詩,可以利用相似的情境,激發起學生的自學意識。由于二年級學生的詩詞理解和自學能力不強,教師可以先輔導二年級學生學習,展示五年級學生的自學內容:(1)自主朗讀古詩,結合作者簡介、寫作背景以及注解理解古詩意思;(2)品味古詩語言,想象作者描述的畫面;(3)思考古詩體裁,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五年級學生自學的同時,指導二年級學生朗讀出故事的韻律美,邊朗讀邊想象古詩中的場景。在這一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自學意識,鍛煉學生的古詩學習能力。
2.2 組織分組學習,激發語文興趣。分組合作是復式教學模式中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學習目標,激發起學生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興趣。在復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學習內容分組,還要不斷調整小組成員,使學生能有更多的合作學習機會,以此來激勵學生的語文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將低年級與高年級混合分組,將能力強的學生與能力弱的學生搭配在一起,以此來加強小組間的競爭,充分激發出學生的語文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將三年級的《蜜蜂》與四年級的《白鵝》配合教學,兩篇課文用不同的方式描寫了動物,運用小組合作能使學生認識到動物描寫的區別。首先,可以讓三四年級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再互相分享課文內容,說說自己對寫作手法的理解。接著再互讀課文,討論《蜜蜂》中作者是怎樣做的,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白鵝》中作者運用了怎樣的方式表發自己的感情,突出白鵝的哪些特點,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運用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習知識,保證課堂教學的充實性。
2.3 利用偶然事件,增強管理意識。在復式教學中總是出現一些偶然事件,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偶然事件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保證學生在復式教學中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搭船的鳥》和《夏天里的成長》復式教學中,三年級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會出現一些啼笑皆非的事,這時六年級學生也抬起頭來,這時教師可以先忽視六年級的反應,在教學《夏天里的成長》時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自己分析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加強他們對錯誤的認識。這樣既照顧到了學生的自尊,也增強了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有利于學生學習專注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農村小規模學校在運用復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機械的語文教學模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上偶然事件培養學生的管理意識,實現一動一靜教學,保證小學語文復式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