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禹竹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屬于一般人身傷害的范疇,但又不同于社會上發(fā)生的人身傷害,學校體育中學生傷害事故屬于學生傷害事故中的一個特殊類型。近年來,國內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研究成為熱點問題,嚴重影響到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本文主要研究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法律歸責原則及責任認定,探討學生意外傷害法律處理及學生意外傷害預防辦法,為我國各學校在學生意外傷害法律處理及意外傷害預防方面提供可行性思路。
從法律意義上講,歸責是一個極為復雜的責任判斷過程。歸責與傳統(tǒng)的責任還是有相當大的區(qū)別的。對于歸責的理解,法律界有不同的理解方向,比如,有人認為歸責原則指的是,以確定侵權責任由行為人承擔的根據(jù)。還有人認為是,確定責任歸屬所必須依據(jù)的法律規(guī)則。無論是哪種表述,其實都是緊緊圍繞“責任確定”來進行的。對于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法律歸責原則,主要是有以下三點:第一,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指的是,行為人因過錯導致他人遭受財產權和人身權損害的行為,由此而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目前無專門法律、法規(guī)進行事故責任界定,以其過錯責任為原則認定事故責任歸屬。第二,無過錯責任原則。指的是,行為人沒有過錯導致他人遭受財產權和人身權損害的行為,依法規(guī)定由造成直接損害原因的人承擔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三款有規(guī)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三,公平責任原則。具體指的是,當事人在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情況下,考慮受害人情況,責令對受害人的損失給予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2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無過錯,可根據(jù)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對于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法律歸責原則,我國各地基本上是按照以上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等三個主要原則進行判定。
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在學校學生傷害事件中占據(jù)比例較高,這和學校體育課程具有對抗性、活躍性、競爭性、冒險性等特點相關。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有關規(guī)定,可以把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責任歸屬進行如下分類:第一,直接責任。即由學生自身原因導致的,對學生自己造成身體傷害的事故,由學生自身來承擔。教師由于教學不當,造成學生人身傷害的,由教師承擔直接責任。對于學校來講也是同理,學校直接責任由學校承擔。第二,間接責任。間接責任往往發(fā)生在學生之間或者學生和校外勢力之間,包括一些非學校因素原因,事故發(fā)生時學校由于監(jiān)管不力或措施不當,也會由學校視情況承擔相應責任。第三,無責任。在發(fā)生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時,學校和老師已經(jīng)履行了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并且行為得當,則學校和老師不承擔責任。比如,體育活動中不可預見、不可克服或不可避免的行為,導致的安全事故,學校和老師不承擔責任。
由于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的特殊性,我國鮮少有針對性和專業(yè)性法律規(guī)章制度,對于此類校園傷害事件進行規(guī)定。但是,在學生意外傷害事件處理上,還是有相關法律法規(guī)可遵循的。比如,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規(guī)定“公民具有省經(jīng)濟健康權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其中對學校未盡到義務,導致學生出現(xiàn)身體健康或者侵害的,學生及其家長可以向學校索取賠償金的權利。《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也有明確規(guī)定,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人身傷害和安全事故負有監(jiān)護責任,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后,相關責任人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最后,《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體育老師進行體育教學屬于正常職務行為,應當有學校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當當事人雙方出現(xiàn)意外傷害問題時,雙方可以第一時間在平等、自愿、互諒基礎上,根據(jù)實際意外傷害情況進行協(xié)商處理,彼此之間可以做出一定的讓步,在雙方都同意的基礎上,達成一種和解協(xié)議。換句通俗的說法,就是要當事人雙方彼此內部解決,從而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內部協(xié)商解決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迅速性。只要是雙方協(xié)商好條件,就立即可以簽署協(xié)議,即刻生效,方便快捷不拖拉,協(xié)議簽署方便雙方彼此。第二,靈活性。雙方隨時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進行協(xié)商,不需要規(guī)定性的流程和制度規(guī)范,傷害事件處理極為靈活。第三,有效性。雙方協(xié)商后簽署的協(xié)議,與實際判定的協(xié)議,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同樣受到法律保護,有效性是基本一致的。第四,低成本。與其他處理形式判決相比,協(xié)商解決不需要請律師、不需要繳納律師費、不需要繳納開庭費用,整體來講成本較低,能夠給彼此雙方節(jié)約一定費用。協(xié)商解決雖然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處理時,要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進行協(xié)商,自愿達成協(xié)議。如果當事人不履行時,還是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和程序進行解決。
當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發(fā)生時,如果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采取由第三方調解的形式進行解決。這種第三方調解解決的方式,也被叫做是民間調解。而經(jīng)常用到的第三方,一般是學校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受害人所在街道辦事處、資深法律專家律師以及受害人父母單位。除了剛才講到的四種第三方以外,還包括其他具有相關關系和權威性的人物和單位。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發(fā)生時,采取第三方調解解決,需要注意一些事項:第三方調解解決需要保證公平、公正原則,嚴格依照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政策進行調節(jié)。如果經(jīng)過調節(jié)后雙方還是出現(xiàn)沖突時,第三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干涉和阻撓當事人采取其他手段進行解決,包括采取訴訟程序。總而言之,第三方調解解決,并不是一個單獨的法定程序,也不是民事訴訟的必須程序。如果第三方調解解決,雙方盡量按照調解協(xié)議進行執(zhí)行,但是雙方還是彼此保留訴訟法律的權利。
政府部門調解,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政府相關人員的參與,在審判人員的主持和調節(jié)下,對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進行雙方調解的方式。如果在政府相關人員主持和調節(jié)下,雙方簽訂了調解書,那么調解書即刻可以形成法律效力,緊隨著的訴訟行為也就即將結束,給付到的調解書也隨即具有法律執(zhí)行力。相比于協(xié)商解決和第三方調解解決,政府調解更加有利于糾紛的快速解決,從而體現(xiàn)出的辦事效率,更加使得當事人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實現(xiàn),也有利于雙方當事人的團結、不傷和氣。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調解,是雙方當事人在對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處理上,在調解方面的最后一步,如果政府調解還是無法完成的話,那么雙方當事人也只能走到最后一步,即訴訟解決。
訴訟解決,顧名思義,在民間被稱為是打官司,也是雙方當事人最不愿意面對的一種解決方式。訴訟解決之前,當事人需要把糾紛提交給法官,法官會根據(jù)事情緣由、法律法規(guī)、事故后果等多方面進行深入考慮。最后法律部門會根據(jù)事實,對雙方之間的責任進行劃分,然后依據(jù)法律判決進行糾紛的處理。需要注意的事,對于初始的判處結果,雙方均可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二次上訴,最終判決也會根據(jù)上訴需求進行結果公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與一般的民事訴訟并無差別,本質上都屬于民事訴訟的范疇。
在發(fā)生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時,我國目前最有依據(jù)的法律法規(guī)是《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辦法》是由我國教育部審核執(zhí)行的,雖然《辦法》中對學生各類傷害事故處理方面,給出了很多的方向和解釋,但是在《辦法》實施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使得一些傷害事故在處理上不順暢。舉例來講,《辦法》立法層次較低,《辦法》可以對各類院校教育及行政部門起到約束和規(guī)范作用,但是在進行判決時,也僅僅是參考。另外,《辦法》中的幾種傷害免責條款,超越了法律的界限,規(guī)定六種情況下,學校不承擔法律責任。除《辦法》以外,我國在學校體育傷害事件處理上,還可以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體育法》等相關法律,但沒有完整的法律法規(guī)直接規(guī)范體育傷害事故處理。因此,在國家層面完善立法工作,不斷克服現(xiàn)有法規(guī)不足,是處理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的重要方向和課題。
學校是進行教書育人的搖籃,是體育課教學中意外傷害事件的參與方。無論是從安全教學角度還是意外傷害處理角度,學校都有避不開的責任和義務。因此,作為體育教學承擔者,學校要強化學校立規(guī),完善體育教學法規(guī),加強對體育教學安全管理,提高體育教師和學生安全體育教學和學習意識。尤其是在體育教學安全設施采購上,要強化安全體育設施更新,建立嚴格的安全體育設施使用規(guī)范,從基礎上加強體育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學校要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學法規(guī),尤其是對當前學校極為普及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進一步深化相關規(guī)章制度,填充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處理,確保學校針對此類傷害事件有規(guī)可依。
社會保險屬于學生意外傷害事件的救濟渠道,學校相比于社會還是屬于弱勢群體,因此,利用社會保險渠道進行社會救濟,是處理學生意外傷害事件的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是,社會保險救濟制度,需要保持多元化發(fā)展,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個社會保險種類。除了需要增加對人的保險外,還可以增加對體育場地設施及相關設備的保險,像類似于這種的保險種類,無論是對學校、對學生還是對保險公司都是有利而無害的。其中的保險數(shù)額和賠付金額,可以最大限度接近于損害賠償,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校和受害人的壓力。但是需要弄清楚的是,社會保險還是以保障學生本人為最基本原則,最大限度維護學生安全利益。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各階段學校體育教學任務的增強,以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提升,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頻頻發(fā)生,且其在學校學生傷害事件中占據(jù)比例越來越高。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重視學校體育法的制定和完善,大力投入人力、物力,不斷完善學校體育領域的法律,使人們在從事學校體育活動中能夠有法可依,從而更好的保障學生、教師、學校和家長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