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鵬 遼寧省本溪市第五中學
隨著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德育課教學成為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先驅,因此,加強初中生的品德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此外,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模仿能力較強、可塑性較高,同時容易接受外界的影響,所以,教師應當抓住初中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把握初中生成長的特殊時期,并針對傳統德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作為主要目標,進而采取有效方法,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倡和強化,初中德育教育的實施力度逐漸增強,但是初中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當今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新媒體的發展也帶來了大量的信息。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入互聯網媒體可以便利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但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也會帶來大量的負能量信息,學生接收這些信息會容易誤入歧途。針對這些問題,很多學校在開展教育的時候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對德育方法的創新。取得的德育效果也大打折扣,使得教育出現失敗的情況。除此之外,由于初中生面臨著中招考試的壓力,很多學校過于強調文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德育素質,這就使得學生很多才能由于沒有德育的支持而失去了全面發展綜合提升的機會。學校在德育教育方面過于死板,如果只是對學生灌輸道德理論知識,不考慮學生是否理解是否接受,缺乏理論結合實踐的應用會讓德育教育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從長遠的角度看,只注重學生的學習,不利于培養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甚至會影響其在未來社會的發展。初中教育者需要認識到在初中教學當中實施德育教學的重要性,明確自身的教學目的。在初中有效開展德育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進步,提高學生成績,而且全面提升德智體美。
學生在初中階段是離開家庭邁入校園學習的關鍵性階段,而且也是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發展成長的重要時期。初中高年級的學生馬上就要進入青春期,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更要形成一個良好的品德以支持他們今后的成長和進步。但是部分學校在開展初中教育的時候仍然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有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但是只重視成績不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達不到我國的教育目的,而且與我國全面培養綜合性創新人才的理念大相徑庭,只注重學習成績不注重品德教育所開展的教學也注定是失敗的。由此可見,在初中階段開展德育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是現代教育的主要目的。開展教育首先要讓學生學習良好的品德,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才德兼備。如此,才能夠貫徹我國教育的初衷。故此,在初中階段開展德育教育對我國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初中低年級學生剛剛擺脫家庭教育,開始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而且所接受的教育更加有針對性,學科分類更加明顯。在開展初中教育的時候應該有效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得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品德,如此培養出的人才才能夠在進入社會后有效推進社會的發展,但是有些學生在家庭教育中并沒有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學校也缺乏德育教育,久而久之學生可能會產生扭曲的價值觀,這不僅對學生個人的發展不利,而且也會成為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在初中階段開展德育教育,不僅可以讓學校的管理更加有針對性而且能夠進一步推進社會和諧的發展。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初中階段是學生步入青春期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這個環節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提高學生對家庭和社會的認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教師在這個階段沒有對學生采取有效的德育教育,會對學生接下來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學生在初中時期是形成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為學生今后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并非一項專門性的活動,而是需要教師將德育滲透在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從細節中指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所以,在進行德育課教學中,教師也應當認識到自己的職責是糾正學生的不良陋習,幫助學生改正自己的言行習慣,使得學生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高尚的道德修養。例如,在展開班級教學活動時,通過對學生的觀察,教師能夠看到一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帶來的困擾,這時,教師就應當發揮自身的作用,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并為學生制定一些改進不良習慣的方案,使得學生積極地進行調整。如,在班級中有一名學生總愛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還將垃圾扔在路上,這為打掃校園衛生的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對此,教師可以先與亂扔垃圾的學生進行談話,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這樣做帶來的后果,以及對他人造成的影響。隨后,教師再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自己的垃圾,引導學生養成將垃圾放入指定位置的良好習慣。在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后,教師也要給予口頭表揚,讓學生肯定自己的行為舉止,從而更加主動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此看出,教師從日常教學的細節出發,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觀察和糾正,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使得學生主動地調整自身的行為,以便在不斷約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成長規律,為學生制定德育主題,并圍繞主題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將德育指導置于靈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之中,打造輕松、愉悅的德育教學氛圍,從而在良好環境的基礎上,真正唱響德育的主旋律。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中,教師就可以依據德育的主題,為學生創建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首先,教師先在教室為學生講解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內涵,讓學生對愛國主義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其次,教師為學生播放一些愛國影片,并組織學生寫觀影感受,使得學生從主人公身上學習愛國的具體行為,并將主人公當作自己的榜樣,促進自身愛國意識的樹立。緊接著,教師可以將網絡上的一些新聞事件呈現給學生,如許多人不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熱衷西方節日;有的人對傳統文化表現出鄙夷的態度,卻追逐西方文化等,組織學生圍繞這些現象進行自由討論,讓學生在闡述自己想法、聆聽他人意見的過程中,增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崇敬之意,主動地尊重我國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增強自身的民族認同感。顯而易見,教師為學生創建德育主題活動,能夠讓學生透過多元方式完成對思想道德品質內涵的理解,真正在體驗和感悟中加深對思想道德品質的認識,從而促進自身高尚品行的形成。
在初中德育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認識到學生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也善于對身邊人的言行舉止進行學習,從而塑造自身的行為。而教師是學生在校園中最常模仿的對象,學生常常潛意識地將教師當作自己的榜樣,仿照教師的行為來塑造自身的行為。因此,教師也要認識到自己在學生成長歷程中存在的價值,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動地增強自身的道德素養和職業素養,避免為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例如,在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時,教師應主動地學習職業道德守則,定期接受德育指導,促進自身職業素養和道德水準的有效提升。同時,在為學生進行教學前,教師也要認真地進行備課,主動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從而設定出更具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和教學目標。此外,當教師發現學生出現擾亂課堂紀律的言行時,教師不直接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避免對學生產生心理上的陰影,而是選擇使用幽默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警告,讓學生自主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主動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教師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體現對職業的尊重、對課堂的尊重,以及對學生的尊重,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以便發揮自身的價值,影響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發展水平,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在學生人格發展和道德品質塑造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初中階段為學生進行德育時,教師也應當充分認識到家長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主動地利用多種方式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并為家長滲透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方法,在家長與教師的完美配合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德育指導,形成德育合力,提升德育的效果。例如,在做家校共育工作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家長會和即時通訊技術,建立線下和線上兩種溝通形式,有效地指導家長參與到德育的活動之中。首先,教師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向家長講解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性,使得家長提高自己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主動地參與到德育的活動之中。之后,教師也要為家長講解一些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的方法,讓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秉承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其次,教師利用即時通訊技術搭建與家長的線上溝通渠道,引導家長將學生的情況及時地反饋給教師,以便教師結合學生的家庭行為,對學生的道德素養發展情況進行準確的判斷,從而更好地安排學校的德育活動。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線上交流的方式,不定時地向家長推送學校的德育教學主題,引導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展開德育活動。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師與家長建立線上、線下兩種溝通形式,能夠有效提高家長的德育意識,引導家長圍繞學生的情況與教師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以便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教學體系,助力學生高尚情操的養成。
總而言之,初中教師應當明確德育的重要性,主動轉變傳統的德育觀念,利用行為指導、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不斷提高學生自身認識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德育的效率和質量,最終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