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素扁
(廣西河池市都安縣下坳鎮下坳中心小學 廣西 都安 530707)
隨著我國教育工作的大范圍改革,農村語文教學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與此同時,作文教學也迎來了更高的要求。從當下農村三年級作文教學的效果來看,教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下問題制約著教學效益的提升,急需解決。
農村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的生活經驗、閱歷狹窄,寫作時束手束腳,受到了很多限制。學生們基礎薄弱,對于什么是寫作,如何寫作不了解,向前邁出第一步很難。另外,農村中的留守兒童較多,父母不在身邊,很難在學習上對他們進行有效指導。非留守兒童的家長也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無法在寫作上給學生提供有力幫助。而利用課堂內的有限時間去練習寫作,寫作能力提升的速度很慢。受到農村環境,家庭經濟條件等限制,學生的課外書很少,除了課本之外很少閱讀其它書籍,這導致孩子們的知識面狹窄,在寫作時思維單一,寫出的內容也往往是千篇一律的[1]。以上問題使作文起步教學的開展舉步維艱,教師必須為農村學生打造出特殊化的教育模式,彌補不足。
2.1 抓住農村特色,發表真情實感。寫作其實就是對自己所見所聞的描述,對內心情感的表達,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面對沒有寫作經驗的三年級學生,教師不要在一開始就強調技巧,方法,讓學生充滿壓力。農村環境盡管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學生的見聞增長,但是也有獨特的優勢和特色。教師要利用起這些特色,讓學生先學會表達,抒發,再去進一步提高作文的技巧性和專業性,如此才能打好基礎,走好第一步。
比如,三年級上冊教材中有“寫一副秋天的圖畫”這樣的任務,農村的秋天別有一番韻味,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觀察秋日景色,然后在課堂上說一說自己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課堂上,有的學生說自己看到了果樹上的蘋果、山楂,把樹枝墜的很長,很快就要掉下來了;有的學生說看到了金黃色的莊稼,聽到了人們在收莊稼時正談論今年的收成;還有的學生說看到了發黃、枯萎的樹葉鋪滿了一地,躺上去軟軟的……學生們說出的內容就是寫作最好的素材。教師要求學生將剛才自己表達的內容寫下來,如果可以,加入適當的想象,也可以將其他同學表達的想法加進去。由說到寫,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渡,難度不大,適合剛剛接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2]。教師要注意,不必提出過多要求,否則可能扼殺學生興趣,所有學生都參與,都能上交一份自己的作品,這已經十分珍貴了,有了這一步,才能循序漸進地使他們提高。
2.2 打造圖書角,拓展學生知識面。隨著寫作要求的提升,學生會發現以他們現有的知識水平已經無法按照標準完成寫作任務。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到詞匯,接觸到的文學作品都是有限的,他們接觸外面的大千世界只有這一種渠道?;诖?,教師應該利用更多豐富的書籍,拓展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使他們的知識水平、閱歷、思想都能逐漸的充盈起來,塑造出更高品質的寫作作品。農村小學生的藏書有限,家長也缺少主動為孩子購買課外書籍的意識,教師應該將校內外的有限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打造班級圖書角。首先,將學生現有的藏書收集起來,放在班級中,大家輪換著閱讀。其次,將學校圖書館利用起來,每完成一單元的教學任務,就要求學生借閱一本與本單元課文類型相近,內容相通的書籍[3]。比如,在學習了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要求學生借閱一本有關描寫我國名勝古跡的書籍,相互傳看。為了避免學生應付了事的完成任務,確保閱讀真正落到了實處,教師還應該組織讀書討論會,給學生們一個平臺說一說自己最近讀了什么書,講一講內容,說一說自己積累了哪些見聞和知識。這個過程既是鞏固,也是分享。最后,教師還需要設置一個讀寫結合的任務作為最終的鞏固。漸漸地,學生的知識積累多了,寫作自然就不再是難題了。
總之,農村小學作文起步教學面臨重重阻礙,但是我相信只要肯鉆研,任何的教學難題都能被消滅。教師要立足于農村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這個特殊的教育環境,制定出帶有農村特色的作文教學模式,將有限的知識、環境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打造有效習作課堂。想要走好第一步,激發寫作興趣是關鍵,知識和技能積累是鋪墊,有了這兩點,后續寫作教學將順利開展。具體如何去實施,廣大農村教師還要多思考,多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