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素娟
(廣東省惠來縣華湖鎮東福小學 廣東 揭陽 515200)
從進度上看,在低學段要完成整個小學階段將近一半的識字量。可謂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且,一年級小學生由于剛入學,需要對學校學習生活有個適應期,識字教學推進會相對較緩。這樣,二年級就成了識字教學任務最重、也是最關鍵的階段。
那么,如何來組織教學,才能保證學生高效、高質識字呢?下面,談幾點經驗。
對低段小學生而言,他們參與學習的動機通常不是來自遠大理想抱負,而是基于最簡單的興趣。而要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通常需關注三個方向。一是價值認同,讓學生感到識字有用;二是趣味,就是識字能帶來快樂感、滿足感;三是信心,學生有充分自信可以把生字學好。
價值認同其實就是讓學生體驗到識字的有用,教師就需要給學生創造一些使用生字的機會。比如讓學生幫助教師寫通知(如將作業安排寫在黑板上)或讓學生畫黑板報——學生還沒學的字,可以允許用拼音替代,當然應鼓勵他們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決;趣味體驗就是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如比賽、游戲、猜謎等等。下面探討的幾種方法,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對于信心,教師主要是注意給學生積極評價并注意教學進度的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
識字的有效其實不是硬性記憶,而是要伴隨著思考、辨析。這就如同吃飯,需要經過自己的咀嚼才能把營養消化吸收。而有些教師采用教、寫、背、默、測這樣一個程序來組織識字,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被動的,基本很少有思維參與。對文字的掌握牢固度就不太高,很容易忘記。而我們如果換一種方法,讓學生自己去辨析生字的音、形、意,而不是教師直接講授,那么,顯然學生的思維就會主動參與學習。這種師生角色互換的方法,既有趣,又能提升學生識字效率和記憶質量。
比如,“小明,你來跟同學們講一講,‘塘’字的特點有什么?你建議大家怎樣快速把這個字記住?”小明回答,“這個‘塘’字是由一個‘土’一個‘唐’組成的。大家想一想,一個水塘必須要用土把水圍起來,水才不會跑掉。而‘唐’是讀音,這樣記這個字,很快!”教師,“你講得很棒!那小紅,請你來教大家怎樣來寫‘烏龜’的‘龜’字,好不好?”小紅,“這個字好寫,大家都見過小烏龜吧。寫這個‘龜’字其實就是畫一個小烏龜。上面是烏龜尖尖的頭,中間是它的龜甲,下面是它的小尾巴”——本來是由教師來講授的書寫、記憶方法交給學生來提煉總結,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思維,加深其對生字的印象。
跟著教材的進度識字是最容易組織的,但這種方式往往會使識字過程過于機械化、教條化,而且,前面我們說過,要提升學生的價值認同感,需要給學生將識字與實踐結合起來。所以,除了完成教材中的識字教學之外,教師最好能帶領學生跳出教材,到生活中去識字。比如商品的名稱、標簽上的字,比如上學路上商店的名字和廣告牌等等——可以采用“生活識字比賽”的方式來調動學生主動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比如每周大家把自己認識的生字寫出來,大家比一比,看誰認識得多——其實,我們會發現,這種看似拓展的識字并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因為我們說過,這個學段本來的識字任務就比較大,所以,學生在課外主動識的字,其實是與教材中的生字交叉的,只不過是打亂了教材的順序而已。但效率和學生的興趣度卻比按部就班組織識字要好得多。
我們雖然說反對學習死記硬背,但對識字來說,記憶是不可回避的。沒有記憶的識字談不上效。但是,傳統的那種反復抄寫、默寫的方法卻是不符合小學生記憶規律的。
從小學生的思維特征來看,他們的記憶主要是通過感知和形象來未完成,而邏輯抽象則很少參與學習。因而,識字的記憶應采用符合學生思維特征的方式。
比如以游戲的方式來組織。如“拼字游戲”,教師將生字拆解開,分別寫在不同的卡片上,然后讓學生們挑出卡片組合成生字或詞匯。這樣,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就伴隨著這個游戲過程情境以及視覺形象,對文字的記憶速度和效果要比單純抄寫好得多。
再比如,以繪畫的方式來記憶。在學習生字時,教師讓學生同時畫出文字對應的圖像來。如,“植”字,學生畫個小人種樹的圖;如“帽”字,學生在字的旁邊畫個帽子……這個識字方式,學生們的參與熱情非常高,而且他們會將自己畫的圖像與文字一起記在腦子里,記憶深度得到了保障。
以上探討了幾種小學二年級識字教學高效化的方法策略。總的來說,就是教師要想辦法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并注意采用符合文字識別、記憶以及學生思維、情感特征的方法,避免硬性灌輸和強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