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姝娜 林 姝 蘇 丹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1.1 守舊的教學理念,老師在教學中普遍會重視教學成績,最重要的實際操作能力,往往會被忽視。老師在授課時,也往往會采用循規蹈矩的教學方法,“首先是老師講授教材內容、其次是教師示范動作,最后讓學生自己練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處于被動的接受的狀況,往往會覺得枯燥無味,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少主動學習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另外老師在實訓課初期就對學生要求過高,甚至有很多的批評和責備,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害怕被老師責罵,甚至不敢動手實踐。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下降。
1.2 單一的教學內容,會讓學生變得死板,為了完成實訓考核,學生不會考慮現實被護理人的實際情況,流程模板化,不靈活、不創新。在老師一步一步的演示中,學生機械的模仿,不利于學生適應真的護理場景。并且老師為了保證學生操作標準化和準確性,往往要求學生練習不走樣,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在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的狀況下,學生缺少護理理念,不能很好的因人而異的進行靈活運行護理知識,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時,漏洞百出。
1.3 死板的考試方式,在現實狀況中,理論課程成績占據很大的比例,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實訓不夠重視,不會認真的對待實訓課程。另外,目前的考試評分原則是標準的操作程序,包括設施準備、操作環境、文本記錄、使用時間等,只能讓學生按照課堂教授的程序和方法,死記硬背,死板操作,不會考慮患者的感受。這和護理中人文關懷為本的理念背道而馳,達不到教學目標。
1.4 匱乏的教學設施,教學設備是中職學校進行實踐教學的基礎、硬件保障。但有的學校實踐使用的教學設備匱乏,有的使用的教學設備比較落后。社會在不斷發展,醫療設備也在不斷的創新。比如臨床護理設施現目前已經很先進,但是目前中職學校因各種因素,使用的教學用具和設備更新一直不及時,而學生操作實訓中的項目往往是實際運用的情況模擬,若使用的教學設備不一致,往往導致學生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例如,洗胃法要同學在模型上操作試驗,但是模型在功能上和結構上不能很好的模擬真實狀況,讓學生的訓練效果欠佳。另外,一些教學視頻中所展示的方法落后和陳舊,跟不上目前的臨床護理方法,導致目前所學的技能操作都是無用功或者過時,讓學生在進入護理崗位時,依然要重新學習實用的或者先進的護理知識。
2.1 創新教學內容,護理實訓的內容是對課本的理論知識的實踐、是對基本技能的鞏固、是對實際運用中的先前演練,要將課本上的內容轉變成學生的技能、素養、理念、思維的綜合素質,所以學校在學生入校前,先進行市場調研,了解企業護理崗位需要具備怎樣的專業技能和素質,還要根據醫院和患者的實際需求,編制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模式、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等,既要讓學生達到較高的綜合素質,還要減少實訓與臨床需求之間的差別,讓技能科學、專業、實用。
2.2 規范的實訓管理,在學生實踐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發揮指導作用,以學生為本,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授課方式(問題導學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在執行操作標準時嚴格,但在課堂氣氛中要輕松愉悅,讓學生放松精神,積極思考。老師可以按照現實情況,隨機應變的給同學設置障礙,讓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自主去解決,去學著運用課堂知識,去處理護理任務。例如,老師可以采用反面操作教學,老師可以模擬在護理過程中,經常會做不到位或易做錯的地方,讓學生仔細觀察、研究,進行“找茬”,一方面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知道護理過程中經常會犯的錯誤有哪些,在今后的實踐中會多加注意;另一方面讓學生能真正運用到從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得到保證,既能體會到現實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又能注意到不應該做錯的地方,為學生在今后走向護理崗位中,能很快的適應工作,并能適應各種被護理人。
2.3 完善的教學資源配置,加大對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實踐設備的投入。如果說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實踐教學的軟件,那教學資源設施便是硬件,好的實踐教學離不開完善的資源配置。例如在學校課堂上的實訓,老師可以將護理相關器具按照使用的難度和上手的容易程度來排序,可以按照注射器使用、靜脈置留針、鼻飼管放置、洗胃、灌腸等等順序,一步步有計劃的進行,讓學生在進入護理崗位前,已經能熟練使用各種器具,保證實訓效果。還可以在醫院安排學生實習,讓學生進一步接觸患者,克服陌生和緊張心態,讓學生盡快的進入角色,盡早成為理論扎實、技能過硬的護理專業人才。
2.4 建立合適的考核機制,合理搭配理論考核成績及實踐考核成績,合適的考核機制有利于檢測學生的實訓成果,測評教師的教學效果。要在考核環節增加與患者感受相關內容。如與患者的交流是否通暢、是否為患者考慮,是否能解決突發情況等,在對學生講評時,要婉轉,有鼓勵、有指正,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不斷訂正自己的行為,掌握實用技能。
在護理專業教學中我們要轉變理念,創新教學的內容,規范實訓的管理,建立合適的考核機制,完善學校資源配置,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把學生培養成理論知識全面、技能扎實、能力過硬的高級護理人才,畢業后更好的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