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偉
(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 西藏 昌都 854000)
1.1 海拔高、氣候差,自然環境惡劣。牧區學校的海拔基本都在4000米左右,全年一半以上的時間都伴隨著大雪、冰凍、嚴寒、大風等天氣,這些給師生的工作學習造成很多的困境。大雪,給學生的上學、放學帶來了嚴重的阻礙,埋下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冰凍,讓師生的生活飲水等十分不便,最終只能飲用毫無過濾的河水,且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有影響;近零下20度的氣溫,嚴重制約著師生的工作、學習效率和質量;大風,常常把草原上的塵土及垃圾刮進校園,讓校園里塵土飛揚……
1.2 教師數量緊張、學科專業不對口。條件艱苦,導致學校的師生比例相對失調,教師人數不足;教師學科專業與所教學的科目無法一致,專業不對口現象常見;非師范類教師數量也不少。
1.3 很多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差,乃至無法進行漢語的交流。由于學生一直生活在牧區,缺乏漢語交流溝通的語言環境,造成漢語表達能力不足。
1.4 教研活動開展頻率較少,教研教改氛圍不夠。由于老師還得承擔除教育教學外的各種冗繁事情,占據了老師們的部分時間,分散了老師們的部分精力。
1.5 課堂有效性不夠,教學質量低下。由于教師數量不夠、專業不對口,尤其是學生的漢語水平制約,讓課堂的效率不高,考試成績不夠理想。
1.6 家長農忙時節,送學生上學積極性不夠。最主要體現在蟲草采挖時候,家長以家里缺乏勞動力為由,帶學生上山采挖蟲草,而造成學生的階段性流失。
2.1 加強硬件建設。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進一步加強學校的硬件建設,讓學校常年有自來水、安裝地暖、完善學校食堂保暖系統、種植草坪、修建垃圾站等,大力改善學校的辦公條件和學習環境。鄉政府、村委會加快各村到學校道路的硬化及維修等,確保在冰雪時,家長們接送學生的安全。
2.2 增加教師數量,提高教師質量。繼續分配師范類大學畢業生和鼓勵有經驗教師到牧區學校任教,徹底解決教師緊缺問題,且在分配教師時,盡量根據學校的科目缺口,有針對性的進行補充。要求非師范類的老師,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和考試,盡早拿到教師資格證。
2.3 營造語言學習氛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語文老師們,在課堂上優先用漢語表達,再用藏語翻譯進行鞏固。德育處,通過校園廣播、國旗下講話等形式,給學生營造更好地漢語表達氛圍。語文教育組,多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講故事、詩歌朗誦、漢字聽寫等活動,給學生搭建更多提升漢語水平的平臺。各部門和個人,通過各種形式,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語文(語言)真正起到工具性作用,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2.4 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動。通過本校老師間的“以老帶新 結對幫扶”,充分發揮本校老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快速促進新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示范課、公開課,讓老師們相互學習,發現自我的不足,進而加強老師的緊迫感,從而提升自我。通過邀請名師到校或派老師外出等方式,讓老師們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更新專業知識,提升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2.5 加強師生管理,向管理要成績。學校黨支部要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功能,調動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握好辦學方向,大力發揚老師們不畏困難、吃苦耐勞、忘我奉獻精神。教務處狠抓教學常規管理,要求老師在深入研究教材、考綱,結合學情提前備好課,上課情緒飽滿,有的放矢,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作業布置科學、合理、有針對性,作業批改耐心仔細、一絲不茍,盡力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積極撰寫教學反思,積極參加聽課、評課,考試出題規范、保密,不斷總結答題方法和技巧等,進而有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德育處帶領班主任,常抓不懈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斷地通過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專題講座、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形式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大力開展養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和感恩教育,讓學生養成愛衛生、講文明的好習慣;同時,抓好學生的紀律、學習及理想教育,讓學生能自覺自愿地到學校上學,讓“最好的蟲草在教室”這種思想深入到每位同學的腦海和骨髓,把學生培養成為講紀律、愛學習、有理想的人。以“愛和責任”澆灌學生的心靈,老師們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都要對學生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耐心仔細地教育講解、嚴格嚴厲的管理、不厭其煩地知識傳授、持之以恒的補習指導,讓學生健康茁壯地成長。
2.6 堅持政策引領。各級黨委、政府和學校,齊心協力、不厭其煩地對家長就送小孩上學的政策、好處等進行宣傳。。綜上所述,困難固然存在,只要大家眾志成城、各盡其責,一定能把諸多的困難踩在腳下,讓牧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突飛猛進,邁向一個新的臺階。